城市青年守护人|凌晨,她被来自隔离点的电话惊醒……
2020-03-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这是95后林晓丹第一次需要迅速从睡眠状态转换为不断输出的翻译状态;这也是林晓丹第一次面对“冲突”情况时的一场翻译,着实充满挑战。林晓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大四学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她用自己的专业为城市贡献力量。

 当新闻走近并成为自己的“工作” 

3月13日起,林晓丹成为上海市外办的一名口笔译志愿者,主要负责德语和英语翻译。当天就被排到晚上22:00开始的24小时值班。

“最初觉得一切还没有什么真实感,虽然紧张兮兮地和德语组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了德语医护相关单词和新闻,但由于交流下来发现用到德语的可能性较小,于是一扫紧张,只是查阅并准备好了一些医护方面的语料库。”林晓丹最初怎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快将迎来一场硬仗。

当天晚上,妈妈看到新闻说德国飞过来的航班上有发烧乘客,还有乘客上机前吃了感冒药。“我顿时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于是,林晓丹再次翻阅梳理了语料库,并设置好手机提示音,确保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接听并翻译。

晚上睡觉前,为了在来电时能第一时间工作,林晓丹在床上左侧支起了小桌板,将笔记本电脑设置成待机状态,还放置了笔和草稿纸,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做好翻译。

 深夜,她紧急线上翻译实施帮助 

凌晨00:46分,一通来自隔离点的电话将林晓丹惊醒。睡得有些迷蒙的姑娘迅速从床上弹起,一边接通电话,一边打开电脑拿起纸笔做记录。

电话线的那头是一位来自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希望林晓丹用德语告诉一对德国夫妇,他们需要签署隔离承诺书,同时告知他们按照规定所有人必须分开隔离住宿。由于他们家小孩年龄较小,允许每位大人带一位小孩分开隔离。

然而,在林晓丹转达这一消息后,这对夫妇有些抵触,并不理解隔离点为何不能提供四人间。

工作人员表示,隔离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然而,这一解释收效甚微,这对德国夫妇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林晓丹试图进一步解释分开隔离的必要性,然而无果。工作人员让林晓丹说明一下,两人就住在隔壁房间,只是不能见面。于是,林晓丹再次转达,并说明特殊时期隔离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且他们可以用手机软件视频联络。然而这对德国夫妇依旧坚持要在一个房间里。

由于已是深夜,再加上这对德国夫妇的小孩年龄尚小,为了能让他们先好好休息,隔离点最终特准他们能够在当晚四人同住二人间,其余事宜隔日再议。这对夫妇商议后也接受了这一方案。

挂完电话后,林晓丹正打算睡觉,隔离点再次来电,希望她帮忙翻译承诺书的主要内容,并请他们扫描二维码入群,以便管理。这对夫妇对签署承诺书和扫码非常慎重,林晓丹将承诺书的主要内容强调了一遍,并以类比的方式向他们说明扫码入群用的微信软件就像德国人常用的WhatsApp一样,都是为了方便线上管理。终于,在消除了所有疑惑之后,他们签署了承诺书。

 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凝聚各方努力 

当第二通电话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躺在床上,林晓丹了无睡意。脑海里不断闪过刚才口译的表现,复盘着自己的翻译情况。

将近20分钟的沟通中,有翻得好的地方,也有翻得略显生硬的地方,小有欣喜,也小有遗憾。

“这是我第一次需要迅速从睡眠状态转换为不断输出的翻译状态,也是第一次面对冲突情况,翻译时既需要尽量准确地表达双方的意见,又需要想办法减轻这对夫妇的抵触情绪,尽量使他们理解隔离点的规定,着实充满挑战,还好完成得还算不错。”林晓丹在内心默默为这一次任务做出自我打分。

在她看来,疫情发生以来,每一环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凝聚了各方的共同努力。作为上外学子,作为德语系的一员,可以发挥自身语言特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便是外语人的情怀,更是我辈青年学子的情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