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都要写一份大纲提前备好?这群大学生太暖了
2020-03-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远泓读得真棒。那你知道‘锦官城’是哪里吗?”“是杜甫当时住的成都?”……电话都一头是四川攀枝花啊喇乡中心学校小朋友远泓,另一头是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志愿者小姐姐贾颖月。

她们读古诗、讲故事、谈理想,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发起的“为爱陪伴十分钟”项目里的一幕。

为了准备好每天的10分钟,认真而暖心的志愿者们会准备好“聊天大纲”以防冷场,也将每次通话都当做一次小课堂认真对待。

  结缘于曾经的支教  

谈及初衷,辅导员冯添华介绍,这源自于2018年暑假大学生们在四川攀枝花啊喇乡中心学校的一次支教。当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信号断断续续。疫情爆发以来,大家就担心小朋友们无法正常开展网课。

在与中心学校校长纳思伟的沟通中了解到,确有36位小朋友家里既没有网络信号,也没有智能设备,完全无法正常接受网络教育,学校也为此而“干着急”。经过反复商议,最终确定用“电话”这种朴素而传统的方式,让36位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停课不停学”,帮助他们解答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也让他们持续得到温暖陪伴。

“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分钟,一个电话的时间,也能积少成多,汇集满满的爱与正能量。”17级中文专业贾颖月说,由于啊喇乡中心学校食堂重新翻修,2019年暑期,书院没有组织学生去支教。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自己在2019年暑假去了江西支教,作为队长,她更深入地了解了“大夏之光”暑期支教社会实践的项目,也慢慢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和教育之于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自己作为学生党员,更要担起青年之责。

在讲解《四时田园杂兴》和《宿新市徐公店》等恰好是与春日农村生活有关的诗歌之余,贾颖月鼓励小朋友多多观察生活细节之处的美好,从身边的人和事去理解古人的情感,就不会觉得古人的情感那么难懂了。

  备“聊天大纲”以防冷场  

17级法学专业汪羽舒是一名学生党员。汪羽舒坦言,第一次给结对孩子打电话的时候,内心还是非常紧张的,甚至还提前写好了“聊天大纲”以防冷场。 

同样认真的还有华东师大17级俄语专业学生预备党员张智媛。结对的小朋友家里没有网络,她便通过电话聚焦三部分内容:假期生活分享;文化知识教学;布置包括运动,饮食,阅读等在内的小任务。

每次通话前,张智媛都会事先做一个教案。在每次通话结束后,张智媛还会写下当天的陪伴日志,记录谈话中新发现的亮点,以及自己对这次谈话质量的评价和反思总结。

陪伴和成长从来就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我觉得这次活动与其说是我们陪伴小朋友,不如说是疫情期间在这个漫长假期里的一次相互陪伴和温暖,从孩子身上我能汲取到最简单纯粹的希望和信念。我也希望自己能带给他一次特别的体验,唤醒他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张智媛说。

“为爱陪伴十分钟”的温暖还在继续。从开展到今天的两周时间里,47名华东师大学子利用课余时间,已经给小朋友打了310多个电话,累计通话时长超过2400分钟。在深山里的彝族乡小朋友每天都期待着电话铃声的响起。因为,电话那头是越过大山的五彩斑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