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春天生命不息,四大动物家族再添新丁
2020-03-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疫情下的动物园少了一些喧嚣,却多了种子般破土萌发的韧劲,一个个崭新的小生命陆续诞生。记者今天从上海动物园获悉,上海动物园四大动物家族再添新丁。

═ 小长颈鹿断奶入托 

春天到来,食草区两只新生小长颈鹿迎来它们新的生命周期,断奶。这两只长颈鹿是去年8月、9月出生的两兄弟,从一出生就是是饲养员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断奶开始,为缩短长颈鹿母子的分离痛苦,饲养员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分开,一人负责用食物引诱,一人负责关门。两只小长颈鹿进入新家后略有胆怯,时刻呆在一起,但又十分呆萌可爱。两只雄性小长颈鹿显得十分文静,站在栏杆一侧一动不动,不爱说话,时不时环顾四周,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有人认为长颈鹿是个哑巴,从来不会叫。其实长颈鹿不仅有声带,而且它们也会叫。但长颈鹿的声带比较特殊,在它的声带中间有个浅沟,不太好发声。而且,发声时需要靠肺部、胸腔和膈肌的共同帮助,但由于长颈鹿器官之间的距离太远,叫起来太费力气。所以它们平时一般很少叫。想要听到长颈鹿的叫声,就只有在长颈鹿宝宝断奶找不到妈妈时,会发出像小牛的“哞、哞、哞”的叫声。

为了让它们尽快适应断奶生活,饲养员为小崽添加豆粕等高营养食物来补充营养,适当调整悬挂树枝的高度,方便它们取食。

═ 斑马顺利融入大家庭 

近日,两只新生的小斑马顺利融入大群体,开始新的生活历程。此次进入这个大家庭的斑马是去年新生的两只雌性个体,目前大的近1岁,小的半岁。在经历了哺乳期、断奶期、生长期后,这2个斑马家族的新成员开始进入群居生活。

斑马是群体性动物,在动物园的饲养过程中,合群是非常重要的一关。为了让小家伙们更好地融入群体,合群前期,饲养员们做足了预案。斑马属于神经较敏感的动物,比较容易情绪化,饲养员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两只小斑马引致室外活动场。

一开始这两只小斑马略有不适应,一只总躲在门口,一只则在角落里张望。为了让它们尽快适应群体生活,饲养员专为它们开了小灶,将青草和颗粒料分散饲喂,待它们熟悉场地后再将饲料放在一起饲喂。

这个大群体除了它们俩,还有三只年长个体,一个雄性和两个雌性,三只成年个体都挺友好,并没有欺负这两个后加入的成员。慢慢地,整个斑马家族接纳了它们,家庭的温暖很快融化了种群个体间的坚冰。

═ 戴帽长臂猿诞生“二宝” 

戴帽长臂猿因为头顶有一簇黑色的毛发,看起来像戴着一顶帽子,故而得名。上海动物园的灵长动物二区里就居住着这样一个幸福小家庭,爸爸、妈妈、哥哥还有未断奶的妹妹。

猿妈妈和二宝每天肚皮贴肚皮,处于一级保护状态。猿妈妈极富有母爱,有时会见到她同时搂着两个孩子、嘴巴咧开并发出高兴的声音。母子仨猿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同样的颜色、同样的造型、同样的五官,唯一的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体型差异,分别是S号、M号、L号。一家四口,现在只有爸爸是黑色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哥哥会在成年后变得跟爸爸一样。

为了监测二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饲养员翻看了之前大宝的记录进行对比:哥哥约两月龄时(七月份)已经被妈妈偶尔允许离开温暖的怀抱、独自挂在笼舍的网片上锻炼筋骨,而妹妹马上快五月龄了,至今还没有被允许离开妈妈。

众所周知,长臂猿是著名的“歌唱家”,方圆两三公里内经常回荡着它们的叫声,特别是清晨的时候,就像李白诗句中写的那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小羚牛满月啦 

经过九个月的妊娠期,羚牛妈妈于今年2月份产下一小崽,这也是近几年来上海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

刚刚出生的小羚牛体重就有十多公斤,满身毛茸茸的,就像一个褐色的毛绒玩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但时刻跟随着妈妈,饿了吃奶,困了躺在妈妈身边休息,无聊的时候学习妈妈吃草的样子。小羚牛头上还没有长出独具特色的“牛角”,但是学会了新本领攀爬,可以在笼舍的假山上自由攀爬。

羚牛妈妈虽然身体庞大,行走时背部向上拱起,步履蹒跚,显得又粗又笨,但是性情非常凶悍,尤其是带仔的妈妈。小羚牛刚出生那几天,妈妈带着小崽找个僻静的地方带娃,就是雄性羚牛也不敢靠近,怕被教训,走路时十分小心。

由于羚牛妈妈护犊心切,目前处于“护幼期”,饲养员无法靠近小羚牛,性别还不能确定。但几个月以后,小羚牛就可以断奶了,在运动场里将会出现它们的矫健身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