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雄们回家了!此刻,含泪的他们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
2020-03-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感谢上海,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必胜!”当穿着红色队服的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们缓缓离开时,众多自发前来相送的武汉市民,忍不住痛哭起来。此刻,内心深处太多的感谢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今天中午,又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从武汉启程,160人将于下午乘坐包机回到上海。距离年初四他们出发已将近2个月,冬去春来,在这近60天的日子里,他们在武汉第三医院光谷分院病房里救治新冠患者,与病魔抗争,为一个又一个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 最不舍 ▼ 

   武汉市民一路含泪相送

“舍不得你们走!”“感谢你们!”太多的感谢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今天上午,听说上海医疗队队员们要回家了。来自武汉本地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代表们前来为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送行。沪鄂两地医护人员相拥而泣,依依惜别。

一路上,很多武汉市民自发前来相送,他们不知道每位队员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心中的英雄。他们纷纷大声喊着和队员们告别:“谢谢,你们是我们的英雄!”“明年记得一定要来看樱花。”

1月28日,大年初四, 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这支医疗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担任队长 ,次日到达武汉市第三医院工作。

截至3月19日零点,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数332人,累计收治(危)重患者237人。累计治愈出院总人数278人。总治愈率:83.73%。其中治愈(危)重患者154人,(危)重症患者治愈率达65%。高治愈率的背后是高风险,但他们从未放弃拼命救人。

看着队员们看看离开,不少市民痛哭起来。今天,英雄们要回家了,让我们说声谢谢,送英雄一程!

 ▼ 最温暖 ▼ 

   上海医疗队是团结的团队

上海如今已是初春时节,阳光普照,鸟语花香,与几个月前离开时的感觉已不尽相同。

在援鄂的这段日子里,有太多难忘的事,而最令每一位医疗队员感觉幸福快乐的瞬间,莫过于得知很多重症患者在救治下转为轻症,并顺利康复出院。

在武汉三院的重症病房,病区里的20多位患者大部分是上呼吸机的重病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神经内科护师吴问香坦言,因为全国都在关注着武汉疫情,这一次大家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格外大。   

在重症监护病区,按规定每4个小时轮一次班,然而真正上班时间远远不止。“加上穿脱防护服,前后可能要花上七八个小时;然而再辛苦,下一班的护士永远会提前到岗,交班也会互相鼓劲加油。”吴问香说,大家彼此间还有一种默契,因为防护物资紧张,上班期间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出去吃饭、上厕所意味着要重新换一套防护用品,目前的情况下没有多余的给我们浪费。”

尽管如此,在病房的每一天,吴问香都被深深感动着。在为一位70多岁的重症患者采集血气时,老太太虽然呼吸急促,但她一直在说“谢谢”!吴问香说,她顿时被感动了,但是必须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因为一流眼泪,面屏眼罩就更模糊,却不能擦,也不敢擦。  

其实,隔离病房里的患者大多都很乐观,知道大家是从上海赶过来的医护人员,除了感谢,他们还会说“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大多数患者的情况都在逐渐好转,每天醒来,他们都会有更多一份战胜疾病的信心!

上海医疗队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有一心为队员着想的领队,有永远冲在第一线的组长,有认真工作的医护人员,有认真负责的后勤保障老师;还有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是一家人了,谢谢你们!’”吴问香说,这种感动,让大家忘记暂时的困难,选择在病毒面前,无所畏惧地共同面对。

 ▼ 最难忘 ▼ 

   那一跪,是对生命的敬佑

他双腿跪着,从患者胸腔中缓慢抽出500ml气体,原本呼吸困难的患者终于慢慢转向呼吸顺畅。不久前,这张来自武汉三院某重症病区的照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而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医院余跃天这一“跪”,就是整整10分钟。   

全套救治操作完成后,余跃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治攻坚战中,所有医者心中都只有一个目标:奋力挽救每一个生命,而自己的安危则早已置之度外。这最美的一跪,是对生命的敬佑,更是白衣战士心怀的大爱。

3月20日,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完成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随着病区大门缓缓关上,他们55天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初春三月,武汉的早樱已经悄悄绽放,队员们可以平安回家了。

然而,高兴中却有不舍。回首这55天,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跃天说:“对于我们这些重症人来说,以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为目标,做好专业化生命监测器官支持,同时以高标准控制院内感染。尽管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巨大,但我们为患者的康复感到由衷的欣喜和值得。生命重于泰山,拯救生命,是每一个重症人的使命。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职责使命和上海人民的期望,我们回家啦。”

 ▼ 最兴奋 ▼ 

   “爸爸很伟大,他是英雄”

“欢迎爸爸回家!”正在与儿子视频通话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屠国伟向家里“报告”将要抵沪的消息后,儿子欢呼起来。

年初三的晚上9点多,屠国伟接到通知第二天将出发去武汉前线支援。妻子在家帮他打包行李,他则回医院取些资料:“当时我用软件叫了个车,还不敢直接定位到医院,怕司机不愿意去,就定位到了医院附近的一个地址。”上车后,司机知道他要去支援武汉,就直接把车开到了医院,等他取完资料后又送回了家。下车时,司机说什么也不肯收车费。“虽然车费没多少钱,但我挺感动的。我和司机在路上聊了很多,知道他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所以当他拒收我的车费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各行各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这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去前线支援,家里人在支持的同时,难免会为他的安全担心。抵达武汉后,因为一直要在一线工作,屠国伟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通话都是匆忙挂断继续去工作。上小学的儿子小小年纪却十分懂事,临走的时候他紧紧抱住爸爸,一边举起手做了个代表胜利的手势“V”,今天,爸爸终于回来了,“爸爸很伟大,他是个英雄!”

在武汉工作时,屠国伟的最大心愿就是“用最大的努力,去换取最好的结果,结果不好,我不会走。”包括屠国伟在内的十多位上海派去的专家主要在重症监护室(ICU)负责危重患者的救治,他们分成早、中、晚三班,晚班要上12个小时。在病区里,屠国伟坦言,医务人员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控制他们的病情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让他们有信心配合治疗。对于年龄比较大、基础疾病比较多的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的症状会相对比较重。“每当面对一个生命离开时,我的内心都会留下遗憾。”

元宵节那天,听说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就住在自己对面的宾馆,兴奋的屠国伟下班后赶来和自己的兄弟们相聚、交流经验,还互相约定:等疫情过后,一起去珞珈山上看樱花!

 ▼ 最大哥 ▼ 

   誓言要把大家平安带回家

在武汉的日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你们都要好好的,我答应过医院领导,把你们平安带回家。”一起去的护士们常常为这位大哥点赞,今天,他的承诺实现了:他带着医院的护理姐妹们一起回家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和人隔得很远,却让心与心贴得更近。他们不惧寒潮,带着爱与责任一同逆行,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俞烽就是这样一位写满了使命、担当与大爱的逆行医者。

1月28日,俞烽和另一名医生、4名护士随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到达的第二天就投入到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19楼8病区次危重病房工作。医疗队到达后的没几天,由于当地疫情的变化,病区收治的病人病情一个比一个重,作为上海队驻病区的科主任和院内专家组成员,俞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治疗与抢救的重任。

普陀区人民医院出征武汉的八名队员中,俞烽是最年长的,是老大哥,也是这支医疗队的队长,作为驻地核心组成员,他需要操心的事很多:防护装备的添置、人员配备的管理、诊治病人的环节……他都亲自协调、亲自把关。

他经常在群里关照护士妹妹们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护不到位,坚决不上岗,他也会因某个细节、某个流程上的不到位,反复与领导沟通,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一直说,护士很累,风险也高,所以他会在工作和生活上为护士们减压,尽量减少她们的工作负担。有一次,一位护士身体不适还坚持上岗,他知道后,马上打电话给病区护士长,安排休息。

俞烽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你们都要好好的,我答应过医院领导,把你们平安带回家”,一起去的护士们也常常为她们的这位大哥点赞。

今天,他们回家了!这次特殊的驰援战斗,让人更清晰地感受到了上海白衣战士的勇气与担当。

白衣战士们,我们一起迎接你们回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