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守护国门,我在浦东机场做志愿者
2020-03-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羡之/文 团市委、浦东机场海关/图

3月26日上午,团市委直属机关支援浦东机场海关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首批43名队员,顺利完成了支援浦东机场海关疫情防控工作的8天志愿服务。脱下防护服,再看一眼自己的志愿服务岗位,带着不舍和自豪,离开了浦东机场。

就在突击队员们离开浦东机场不久,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决定,自3月26日18时起,对入境来沪的全部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对入境的外交人员和从事重要经贸、科研、技术合作的人员,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短短的8天时间里,突击队员们与浦东机场海关的关员随时适应新规,坚守岗位,调整自己的工作。此次,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也有幸参与其中。到底我们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这份守护国门的“大白故事”,我来说,你,也许有兴趣听。

 上岗   考验意志力的长时间站立 

按照浦东机场海关的安排,此次团市委直属机关支援浦东机场海关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主要负责的工作为:在海关流行病学调查区域、测温区域等关键节点做好旅客引导和流量控制,确保现场有序、高效;指导入境旅客填写《健康申明卡》并进行初核,着重审核较易错填漏填的内容;完成浦东机场海关安排的其它工作等。工作,其实并不复杂也好上手,需要的是一份心细与认真,可是,考验远非如此。

每天上岗的突击队员,分别在浦东机场的T1与T2航站楼,每批队员每天早上10点左右上岗直至次日上午10点左右。原则上,每班上岗4人,每次服务4小时轮换,如此循环不间断,一天24小时保证岗位上随时都有队员。由于每个航站楼的日均客流量每天不同,比如来自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的吴屹峰,第一天上岗便累计引导各类旅客超过千人。

每一个突击队员在岗位上,同样的问题,也许便要重复几百遍;同样的引导动作,也许便要重复上千遍;同样的表格材料,也许,便要一一递交到数千名旅客手中……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此次被分配到二次测温前的引导工作为例,“你好,请您脱下帽子和护目镜。”光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引导话语,每次上岗便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更为考验的,则是你的体力和意志力。四个小时的上岗时间,几乎需要挺着腰由始至终地站立。第一个“四小时”上岗也许影响甚微,可是后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四小时”……更何况,由于每趟航班的客流量不同,在岗时间随时发生变化,哦,更为准确地说,几乎每一个突击队员都拥有过上岗时间延长的经历。

 休息  随时待命时刻准备增援 

由于握手会有风险,突击队的队员们,每次换班交接之时都会有一个小习惯,眼神一交汇彼此之间碰一碰手肘:“交给我了。”这个小动作,很快完成,岗位上还有大量的工作在等待着;这个小动作,颇有含义,“兄弟,放心去休息吧。”

可是休息,也许并不能完全“放心”。

按照上岗前的计划,每个突击队员换班后将拥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看似不短,实际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摘帽子、换口罩、去鞋套、拿掉两层手套,还有脱下那一整套俗称“大白”的防护服,每一道流程都需要消毒且细致地进行。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5分钟。而在上岗之前再穿戴上这些“装备”,你还需要提前进行。回到休息区,再进行必要的餐饮补充,休息时间或许便过去了小大半。

除此之外,由于机场客流量每日不同,每个时段不同,每个航站楼不同,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休息的队员们需要立刻上岗。3月21日凌晨,由于T1航站楼客流量增大,来自团市委基层工作部的孙宁与他所在小组的突击队队员们,便紧急从T2航站楼前来增援。“兄弟们,我这边航班结束了,你们那边是否需要支援。”类似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王世伟这样凌晨下岗后的询问,突击队内每一个小组都出现过。

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突击队员都养成了短时间内迅速入睡,抓紧补充体力的习惯。给我一张躺椅,能让你在一分钟内听到我的呼噜声信不信? 

 致敬  跑好第一棒的海关人 

除了团市委直属机关支援浦东机场海关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由于工作量巨大,此次上海海关从各隶属关也抽调了大量工作人员,增援浦东机场海关。他们同样被分配到了各个岗位,更为专业,也更为辛苦。

以旅客入关前《健康申明卡》审核,流行病学调查这项工作为例。每一位岗位上的海关人员,需要仔细询问每一位旅客的职业、身体情况、14天旅居史等等。每一位旅客的真实情况,都需要精准核实及确认。来自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的团委书记刘龙霞便在这个岗位上,她笑着说:“每天的工作记忆就是不停说话,你不仅要保证速度,同时要保持绝对清晰的大脑,不能出现任何遗漏。”由于客流量的不同,他(她)们的休息时间更为不可控,有时来不及稍微休息一下,就要准备开始投入新的战斗。而这样的辛劳,每一个海关“专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曾体验过。

不仅如此,由于大部分增援的工作人员居住在市区。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往往需要早早起床赶往浦东机场。由于疫情不知何时能够结束,他(她)们还需要持续地坚守下去。

当然,更不能忘记浦东机场海关本身的工作梯队。对于他(她)们而言,那些极为忙碌的工作,便是长久以来的“日常”。记者每次下岗在休息室发现,负责整理、梳理、录入旅客资料的海关工作人员,每天几乎都是通宵达旦。那,可是每天数千份的工作量。每一天放在仓库中的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消耗量不是论件,而是论箱。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长期戴口罩留下深深的勒痕。他(她)们的双手或脱皮或过敏,那是大量使用消毒水留下的“纪念”……

“这是一场接力跑,防境外输入需要境内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包括在机场值守的众多口岸单位。”刘龙霞说,“而这个接力棒随着入境航班的抵达,直接递到了国境线上,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海关必须接过来、并且跑好这防输入的第一棒。”记者在与许多浦东机场海关的工作人员接触中,类似的话语,几乎出现在他(她)们每个人的口中。而浦东机场海关团委书记李菊莹的话语,则更为坚定:“其实,每一身‘大白'的内核,都是真实平凡的普通人,穿上海关制服,我们把自己武装成了与病毒斗争的‘战士'。对于我们海关人来说,防止疫情输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战‘疫',我们没有退路,也绝不会后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羡之/文 团市委、浦东机场海关/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