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钟南山:苍生在上》:呈现一位敢医敢言、真性真情的大医
2020-04-2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此次抗疫过程之中,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大医仁者的精神让人感动,他的真性真情也让人动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作家熊育群已经完成了9万字的钟南山传记《钟南山:苍生在上》,即将刊登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上。

  敢医敢言    曾挑战英国医学权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熊育群为广东文学院院长,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他和钟南山同处广州,彼此也是很熟识,所以传记里有很多生动鲜活的内容是第一次公布。

《钟南山:苍生在上》由6个独立而相连的章节构成,此前,熊育群对钟南山进行了12年持续的观察和采写,从钟南山家庭成长环境,到他的求学之路、爱情与婚姻、医学追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大医形象。

熊育群从高铁上那张迅速在网上传开的照片写起。“2020年1月18日晚,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了G1102次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知道此行意味着什么。尽管疲惫,他打开电脑,开始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84岁的老人还在为国家的安危而奔波,这是何等的使命感在召唤?“钟南山就是这样一个蛮人。他的认真有时连命都不顾。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熊育群写道。

在熊育群看来,钟南山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敢医敢言”。钟家墙壁上挂着一幅字就是“敢医敢言”,敢医敢言是他的天性,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家风。对待科学,钟南山那股岭南人的耿介劲就像一头蛮牛——他只认真理不认权威。熊育群在传记中披露,钟南山早年留学英国时,他曾挑战过英国医学权威牛津大学雷德克里夫医院克尔教授。钟南山在爱丁堡研究人工呼吸对肺部氧气运输影响时,发现他的实验结果与克尔教授论文的结论完全相反,毫不犹豫提笔写出了论文。

  真性真情    深藏于内心,罕见地流露  

《钟南山:苍生在上》不仅呈现了一个大医形象,更可贵的是,熊育群深入了钟南山的内心,试图找寻钟南山何以成为钟南山的原因。

所以在传记里,读者可以看到智慧与拙朴,硬朗与宽厚,坚毅与脆弱,不屈与妥协,尊严与随和,铁面与柔情……这些性格在钟南山身上实现了对立统一:前者更多表露在他那张坚毅的脸庞上,后者却深藏于内心。在很多人眼里,钟南山是坚毅的,但是他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熊育群又提到网上流传很广的另一张钟南山的照片。那是钟南山接受采访的一张视频截图。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嘴唇紧紧抿成了一道弧线。非典时期最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在公众面前流过泪。这张照片把他刚毅与深情的两面展露无遗。

熊育群试图走近钟南山的内心,发掘他的真性真情。他以细腻的笔触写道: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84岁,17年的岁月在他青丝上留痕,秋霜似的白发笼在他的额头。想不到耄耋之年他还要与病毒交战!有网民说,“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这一切,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他这是在用生命战斗!他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为他着急的莫过于他的家人。妻子李少芬看到熬红了眼睛的他,既生气更心疼,却又无可奈何!她知道自己劝也劝不住,他这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病人。”

此次《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这次合作是《收获》文学杂志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第二次合作。收获长篇专号回归上海,落户上海文艺出版社,意味着上海在发挥优势资源、构建原创出版高地走出了坚实一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