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迷情
2020-03-29 生活

乘风破浪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紫砂壶制作的精髓在于技艺与理念,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最重要还是要把自己的努力、研究、态度融入其中。

   手捧接力棒   

细数家族和紫砂壶的渊源,要从奶奶那个时候说起。庄旻的奶奶曾是江苏省紫砂一厂工人。江苏省紫砂工艺厂是紫砂重要基地,许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俗称国大师)都是出自紫砂工艺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无锡宜兴只有紫砂厂,1980年后就开始有紫砂二厂、三厂、四厂,而紫砂厂就习惯被称为紫砂一厂。

奶奶年轻时和国大师周桂珍、省大师曹婉芬同在一个工作室,但由于她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学,是个文盲,考不了职称,因此进不了当时紫砂一厂的研究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紫砂一厂是国有制的,紫砂一厂的研究所引进的都是优秀人才。爸爸庄玉林成为紫砂匠人,也是从小受到家庭的耳濡目染。庄旻说:“我爸爸常常对我说,他这一生最开心、最幸运的事就是他的兴趣成为了他的职业。”父亲庄玉林进入紫砂厂后跟随的师父是现在的国大师顾绍培,这些年来,父亲秉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态度,把一生的热情都给了紫砂工艺。因为刻苦努力,他从紫砂厂普通的一员成为现在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父亲庄玉林和母亲陈依群都是研究员级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父亲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母亲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等到了庄旻这一代,依然与紫砂壶有着不解之缘。目前她和先生朱迪,还有父母一起,创立了家族的工作室紫林轩,工作室就位于江苏省紫砂工艺厂博物馆的五楼。

   众里寻他千百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九零后匠人庄旻与紫砂的缘分亦如此景。大学本科并没有学习工艺美术专业,是庄旻最遗憾的事。她大学本科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保送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她第一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却发现自己对课业和实验都是没有兴趣的。思前想后,让自己心心念念的还是紫砂,而父母也希望她可以传承他们的手艺。

这一年,庄旻做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她毅然肄业回家学习制壶,也开始重新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的成人本科工艺美术专业学习四年。耳濡目染再加上匠人的天分,她对做壶上手很快。

在外人看来,做壶是需要长期耐心的成果,需要安住当下,才能在枯燥乏味的过程中修得真经。而在庄旻自己看来,紫砂泥虽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灵气的泥土,但是由于匠人的手工艺、技巧、设计、灵感注入,让它从一团普通的山泥变成了一把把独具匠心的工艺美术品,一把壶就有了灵气。见证作品出炉,那是何等兴奋又让人骄傲自豪的过程。

庄旻说,当看着自己的紫砂壶作品完美地展现在面前,别人把它当作收藏品爱不释手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优秀作品的诞生,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最开始学习制壶的两三年,她都在学习拍打泥条、泥片、壶身等,学习传统壶型,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而近几年则开始尝试制作圆器,并开始学习做方器和花器。“我觉得每学习一个技艺都是一种挑战,特别有趣,创作的过程也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情。”

   制壶悟道人生   

庄旻认为,紫砂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紫砂从明代中晚期诞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紫砂壶已经普遍成为泡茶实用器,不管是从成型技艺,还是设计理念,都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现在不仅是中国人喜欢紫砂文化,很多外国人也很欣赏和喜爱紫砂,中国传统文化以紫砂为径,已经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庄旻认为,紫砂壶制作的精髓在于技艺与理念,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最重要还是要把自己的努力、研究、态度融入其中。熟能生巧,打好基本功,这个过程一定要树立自己的理念,工是基础,在此之上,如何让壶看上去很舒服各方面很和谐也很重要,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审美,我们做壶的人会叫它精气神。

《六方君玉壶》是庄旻做过的第一个方器造型,她的父母都是方器高手,以六方的居多,庄旻也深受影响。在这款作品中,整体造型沿袭了父母鲜明的风格,壶身有着流畅的曲线,在壶口面的处理上,泥片使用手法简约。父亲说,这叫“虚满”,让作品更有层次感。“虚满”的做法,是将一块六方的泥片裁好之后,通过手工拍打处理成一个六方的微拱的造型,然后装上壶身造型,庄旻接受了父亲的意见,在壶嘴和壶把上也采用了线条流畅的造型,使得整个器型方中带圆、刚中带柔,线条流畅舒适。虚满,从古到今,不也正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吗? 凡事留有余地,人生留白,小满即可。

Qa 生活周刊×庄旻

Q:作为家族记忆的第三代匠人,你觉得年轻一代匠人身上有何明显的时代印记? 

A:我觉得年轻一代身上的时代印记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新一代匠人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对紫砂有特别的感悟,紫砂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小时候各个方面的条件和现在相比应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相比于老一辈匠人,我觉得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比如造型设计上,我们可能更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制作上,我们更倾向于借助一些新的技术与工具,比如用计算机制图、3D建模等;还有在壶身装饰上,也更愿意把我们所感受到的这个时代的气息融入进去,思想上很少受到束缚。

Q:在设计风格上有哪些个人标签? 

A:我父母庄玉林和陈依群的师父顾绍培在年轻时一直做紫砂花盆,所以亦称他为壶盆大师,我爸也是跟随着师父做方器,所以我父母在方器届是比较有名气的。我父亲的方器线条方中带圆,刚中带柔,线条很有张力。他设计的六方醒辰是最经典的代表作,有原创设计专利。父亲教导我,怎样才能将一把壶做得轻巧不笨重,而且又不能出问题,一把壶就如一个建筑物,内部结构很重要,要考虑受力承重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设计素材,如祥云、如意、回纹、福字等,这些素材寓意依然很受现代人喜欢。我会把这些素材运用到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

Q:如何理解传承和创新,在你的设计风格中哪种更重要? 

A:紫砂壶制作过程中,传承和创新这两者并不矛盾,传承的主要是制壶的手工技艺和理念,流传几百年的东西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好壶的制作离不开制壶的工具。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制壶的工具也比以前先进多了,使制壶的细节处理变得简单方便。我父母还是习惯用以前流传下来或者自己制作的工具,相比较我在制壶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一些新的工具和方式,比如尝试电脑画图、3D建模之类的。对于设计风格上的创新,我就喜欢去地方博物馆欣赏古代留存至今的各种藏品,青铜器、陶瓷、金银首饰等等,在各种藏品中找寻设计元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传承与创新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我觉得一把壶的设计离不开传承也离不开创新。

链接 LINK

详解制壶步骤

紫砂制壶工艺是目前唯一的依靠拍打成型(圆器)或者镶接成型(方器)的手工工艺,紫砂壶最基本的两种造型是圆器和方器。圆器手工成型方式:打泥条、泥片;打身筒;搓壶嘴、壶把、壶盖和壶钮;装壶嘴、壶把、壶钮等;细部处理及加工装饰;晾干绞坯;干燥烧成。其中打身筒是全手工成型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将泥条放在转盘上,用手拍打成空心壶体。方壶手工成型方式中不是打身筒,而是镶身筒,就是把四片或六片泥片镶接起来。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