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治愈出院的患者,都会收到她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结束援鄂任务回到上海已经一周了,在隔离的酒店里,杨浦区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肖燕每天都会关心全球各地疫情发展的情况。想起在武汉工作的那些日子,她不禁感慨万千。
在武汉的时候,每送走一位治愈出院的患者,她都会送上自己亲手特制的中药香囊,祝福他们。
肖燕已经好几年没有做一个病区的护士长了,临走前,她也心心念念想以实物的形式给大家做个留念。近日,她终于联系上一个淘宝卖家,可以定制礼盒杯子。“一杯子寓意一辈子,我们一起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坚守传递希望;我们日夜相伴、同袍并肩;我们虽隔千里、一江连心;此杯为证,情谊永不忘!”
“我们来了,一切会好起来!”
肖燕参加的是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1月28日大年初四深夜她和同伴们来到武汉,接管武汉三院2个病区和一个ICU。在医疗队起初的工作分配时,以普陀、松江、杨浦三区为主合计12家市、区级医疗机构的20名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分管三院19楼感染科八病区(重症)的护理工作,有十多年护理管理经验的她临危受命,担任病区护士长。
1月30日第一次踏入19楼病区时,它刚刚开科启用2天,本地的十多名护士也是不同科室,而是临时抽调来的,大家经历不似、习惯不同,却共同踏入了隔离病区,无助和期盼是肖燕从她们的眼神中读取到的信息。“我们来了,一切会好起来!”这是她对她们说的第一句话。
真正的“战场”与“演习”完全不同,许多护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第一次带着数层手套进行静脉穿刺,难免手足无措、恐惧紧张。此时此刻,肖燕会耐心指导。采集核酸咽拭子标本、气切吸痰、动脉血气等高风险操作,她冲前;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压疮换药、喂饭鼻饲,只要她在,就会参与其中。
刚刚接手科室第四天的下午,有个80多岁的爷爷在抢救了近2小时后回天乏力。当班的护士妹妹对肖燕说:“护士长,我害怕!”肖燕轻轻拍拍她的肩说:“这种特殊时期,他的家人不在身旁,可能也无法看到爷爷最后一面,爷爷孤零零的一个人,实在可怜,我们一起陪他走好这最后一程,好吗?”两人一起认真地给老人擦拭干净,换上清洁的衣裤,用消毒棉球进行腔道填塞和包裹等终末处理,和殡仪馆人员一起推着他离开病房……下班后护士对肖燕说:“肖老师,今天这个班虽然很累,但我的心却很平静!”
亲手为出院病人送上DIY中药香囊
“三十几个护理兄弟姐妹都是我的‘心上人’,我要带大家一起安全回家!”肖燕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作为护士长,她坚持每天亲手为治愈出院的患者送上特制的中药香囊。她和护士们还利用白色的防护服,每天写上鼓励患者的话语……
31床女患者有精神分裂病史,护士们不但没有歧视和疏远,反而更为关心,空下来就会跟她聊聊天,经常给她带一些好吃的,最终她康复出院。
“所有病人外出检查,护士都全程陪同;腿脚不便的病人,护士们会主动帮他们到门诊大厅打印CT片子;我们从上海带来备用的尿布、尿垫全部带入病房给患者使用。我们也非常关注患者的营养摄入,每顿发餐后再广播询问一下是否还有需要的;一些青中年男性,我们会主动多给一份餐;中后期老年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增多,预订时我们会有意识的多要一些粥,方便牙口不好的老人……”尽管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但如今回忆起来,一切历历在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