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事激发创作热情,上海涌现一批优秀抗疫文学
2020-04-1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因为一个偶然事件,从1月至今一直生活在上海,在80多天之中亲历了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在上海期间,他完成了两部报告文学《上海表情》和《第一时间》,全景式地展现了抗疫之中所呈现出来的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质。在今天召开的上海抗疫纪实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第一时间》首发。

何建明说,报告文学作家要具备敏感性和艺术性两种素养,要第一时间对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发声,同时也要注意文学的表达,写出来的作品具有文学特质。何建明创作报告文学几十年了,这次在上海的写作,是他又一次重要的创作实践。

除了何建明,上海的本土作家在疫情之中也创作了不少反映抗疫感人事迹的非虚构作品。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作家们的创作从春节假期就开始了。作家们在人们大多闭户禁足、社会生活有所停顿的艰难条件下,主动寻找对象和素材,想方设法进行采访,很快就陆续拿出了作品。

上海作协旗下的电子刊“上海纪实”从2月6日起陆续发表这些作品。目前为止,由《上海纪实》推送的上海抗疫纪实作品已近30篇。涉及上海抗疫的多个方面,包括支援武汉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本地医疗和防疫人员艰苦努力、关口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执着坚守、志愿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热情奉献、传统医疗对抗疫的特殊作用等等。目前,上海作协还在设想在持续反映上海抗疫实践的同时,聚焦中国、上海支援全球抗疫、突出全球抗疫中的中国贡献的主题,继续推出纪实文学作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