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家不敢碰儿子……”
2020-04-20 青年

文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图 | 由受访者提供

一条“回家了不敢碰宝宝”的朋友圈,道出了不少医务人员的心声。上海曙光医院护士马文彬与尚在母乳期的妻子蔡燕青,每天在家时间不超过5小时,宝宝只能让长辈帮忙照料。上海松江区疾控中心的90后新婚夫妻朱祺和钱婧娴,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坚守,微信留言成为他们交流最常见的方式。他们的点滴日常,只是上海万千医务人员的缩影。

上海曙光医院尚在母乳期的妻子上一线

“我们只是普通人,回家了不敢去碰儿子,一定自我清洁后才适当抱几分钟,又不敢多呆一会……特殊时期特殊处理……忍耐……”晚上11点,结束完一天工作,上海曙光医院的急症科护士马文彬充满感慨地发了条朋友圈。

马文彬的妻子蔡燕青是曙光医院急症监护室的护士,刚生完宝宝6个月,尚在哺乳期。听说医院需要医护人员,她马上决定上一线。“我们作为医护人员,不会对加班、疲惫有怨言,放不下的还是家中6个月大的宝宝,现在是我妈妈在帮忙照顾。”蔡燕青告诉记者,因为宝宝出生后,体质有些弱,所以取名“天天”,希望能得到老天的保佑。

“每次回家,我先把自己和孩子隔离开,然后煮上开水,用高温泡衣物,再用滴露消毒,最后全身清理。一套程序下来,最少也要一个小时。”虽然这对护士夫妻回到家后,最想看一眼“天天”。但为了防护,他们只能忍住心中的想念。

“在家不超过5小时,每天在家浅浅地眯一会儿,补充下体力,然后就回医院。除夕起,就一直在上班。”马文彬告诉记者,护士的工作制是12个小时制,“早88”或是“夜88”。对于一年左右没有系统上班的妻子而言,夜班的时间差和工作强度会相对辛苦。因为轮班的原因,夫妻同时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没时间通话,我们一般微信留言,最多的是叮嘱下安全事项。”有一次夜班,突然来了6个患者,于是马文彬和另一位护士咬紧牙关,用2个担架担起了6位患者。在急症科,还需和同事进行反复排摸,询问患者和家属是否进入疫情区,有哪些接触史。    “只有看到患者康复后的微笑,才会真正懂得那种涌上心头的暖意。”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马文彬依然很庆幸当初的职业选择。

松江区疾控中心新婚夫妻在各自岗位坚守

“从1月20日起,就天天上班了。”这个春节,对于朱祺和钱婧娴这对在松江区疾控中心工作的90后新婚夫妻而言,格外忙碌。

丈夫朱祺在疫情处置小组,参与调查医院报告的疑似病人,调查发病情况、与哪些人接触、14天的活动史,并且汇总相关信息的工作。妻子钱婧娴参与密切接触者的后续管理工作。

“没有确定的下班时间,如果工作量大的话,在办公室打电话到凌晨也很正常。”朱祺回忆道,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排摸,他和另位2位组员打了上百个电话,这次大规模的排摸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是否去过湖北?是否吃过野味?与哪些人有密切接触?”看似简单的问题,但由于复杂的关系网,令工作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打电话只是朱祺工作的一部分,他还需要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对医院进行评估和调查,收集病人的就诊情况。部分需要当面排摸的病人,他会穿戴上隔离衣戴上护目镜,进行全方面的调查,询问在哪些区域有逗留。护目镜的水汽,令他视线模糊不清;双手配戴的手套,令他的双手干燥、有些泛红。

“随着上海复工,预计会更加忙碌。最关键的还是打起精神,迎接接下来的工作。”

文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图 | 由受访者提供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