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故事,见证这群少年们的蜕变
2020-05-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面对一场疫情,曾经的问题少年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有人经历波折捐献物资,有人在墓园门口站岗测温……一位少年说,现在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等到疫情结束,尽快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故事一  ▎

  昔日问题少年,今朝抗疫卫士  

“要是没有社工老师,我可能现在还陷在失足的深渊里,还没有认识到我的错误。”小郭说道。

青年小郭来自离异家庭,父亲为聋哑残疾人,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加之爷爷奶奶的溺爱,小郭在青春期非常叛逆。他流连于网吧,在网络游戏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他结交社会上的大哥,以示自己已经长大。终于有一天,在朋友的唆使下,他把手伸向同学的口袋。

在观护期间,社工对他进行了密集型的普法教育,安排他参加公益劳动,经常走访他的家庭,给予他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社工和积极与爷爷奶奶交流,讨论怎样让祖孙之间的沟通更顺畅。观护期后,社工和小郭继续保持着工作关系,不定期地和他访谈,邀请他参加志愿者活动,他毕业时帮他介绍工作,小郭也在不经意间变化着。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每个人都是考验,在疫情面前他没有退缩,不仅学习科学的防疫知识,还毅然报名参加防疫志愿者,成为一名抗疫卫士。他参与卡点值守非常认真、细致又很规范,对个别不是很配合和理解体温测量的人员,能够耐心劝说。

“虽说只是做点询问、测温这样的小事,但是我能看到,昔日的问题少年已经成长。”社工对此感动满满。

▎故事二  ▎

  成为志愿者,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小浩今年16岁,由于早恋、逃学、逃课,导致被学校劝退。辍学在家后也不听从父母的管教,和女友在外同居。父母也因为对他的教育问题有分歧,矛盾不断升级而分居。去年小浩和女友分手后,就轮流在父母处居住。后来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到酒吧打工。年少的小浩法治意识薄弱,在朋友的威逼利诱下同意用毒品抵工资,把自己推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小浩因贩卖毒品被公安机关抓获。

社工和小浩签订观护帮教协议后,对小浩进行法治教育,一起学习相关法律知识。4月9日上午,社工陪同小浩来到位于金汇镇金大公路和福园路的金汇福园做防疫志愿者。

他穿上志愿者马甲,手拿测温枪,站在墓园门口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前来悼念故人的群众做好测温及车辆停放的指挥工作。小浩说只要有空,他就去参加防疫各类公益活动为群众服务。在社工帮教和志愿服务过程中,他流下了悔恨的眼泪,还向社工主动询问学历考试及技能培训的各项信息。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案件结束后能尽快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小浩说道。

▎故事三  ▎

  历经波折,不忘爱心接力  

在疫情防控战线上,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正是众多“平凡守护者”的力量,才能筑牢国家抗疫的安全防线。观护对象小邢就是其中一位,虽然他曾经犯过错,但现在却在疫情的第一时间献上了自己的爱心。

在疫情初期时,小邢和几位好友凑钱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口罩,想寄往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来凤县中心医院,谁知居然碰到骗子,好在报警后警察把钱追回。

虽然遇到了挫折,但小邢和他的朋友不改初心,依然坚持把这份爱心送到湖北。这时,小邢想到了社工,认为社工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心愿。社工也被他们的爱心所感动,积极联系镇红十字会,并陪同小邢及他的朋友一起来到镇红十字会,把一万元爱心捐助款委托镇红十字会转捐给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来凤县中心医院。镇红十字会当场给小金颁发了荣誉证书,对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给予了高度赞扬。

▎故事四  ▎

  来自社工关爱,花季少女重振信心  

小朱原本是一个爱笑、爱漂亮、爱交友的女孩。但是父母的离异,母亲的离开,以及父亲的暴力,让小朱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自暴自弃。一个本可以与小伙伴们在课堂里学习的花季少女成了无所事事的闲散青少年。

“经过多年的接触与了解,我发现小朱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社工彭冬林这样说道。当他与服务对象建立稳固的专业关系后,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小朱提供专业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向团委、居委、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申请帮助,了解培训及就业的信息,获得资金补助。同时,社工也不间断地带领小朱参加就业培训、招聘会,并有过三次短暂的工作经验。

“彭老师,我想去上学。”在一次交谈中,小朱对社工说,她想去上学,但是不敢和自己的爸爸说,怕父亲和母亲会因为学费一事又起分歧。 

彭冬林意识到,小朱虽然在工作上不断碰壁,但是也得到了成长,她想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想要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和发展的机会。“作为帮教的社工,我一定不能让她在这件事上再次受到伤害。”彭冬林说道。  于是他多次与小朱的家人沟通协调,让他们认识到家人的支持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小朱正就读于上海开放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学习生活使她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疫情期间,小朱在学习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份超市营业员的工作。她对社工说:“老师,我想想要靠自己赚钱支付下个学期的学费。”社工回应她的,是充满情感的关怀和鼓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的问题少年,在社工的陪伴下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社工元素的融入对于他们来说是安全感,是信心,是动力。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温暖心灵,为他们播种希望,燃起曙光。

>>“疫”路同行在一起<<

青春战疫不言弃  

疫情期间,启贤社工围绕青少年学业辅导、亲子关系改善、就业资源链接、心理援助和生活协助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密切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对100余名在外地无法回上海的服务对象进行在线心理支持,引导他们不听谣不信谣,耐心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

2月1日至今,社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走访等形式提供帮教服务6790人次,心理支持300余人次。在做好青少年专业服务的同时,组建启贤党员防疫突击队和启贤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和青年社工的作用,有序参与到一线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共计参加防疫志愿工作1200多小时。服务内容有:防疫卡口执勤、防疫物资配送、商户复工排查、居民健康登记、机场防疫工作、支援防护服生产等。

此外,在团市委“青春战疫 希望同行”万名困难青少年帮扶行动的支持下,启贤中心对奉贤区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生活困难的青少年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对860名困境青少年一次性发放每人500元助学金;为21名上网课缺少设备的学生送上手机;为703名困境青少年发放口罩7100个;收集困境青少年梦想23个,通过“防疫专题圆梦行动在贤城”平台为他们圆梦。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