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忆》首发,听听主创们怎么说
2020-05-1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上海的国家援鄂医疗队给方舱医院提供了“上海经验”,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上海医务工作者的儿女情长。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推出的《方舱记忆》一书在东方医院南院帐篷移动医院首发。这是全国第一本全景式记载武汉方舱医院抗疫情况的纪实作品,具有极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方舱记忆》分“‘新冠’无情、方舱有爱”“为爱逆行,战‘疫’必胜”“直击一线,平凡英雄”“妈妈加油,等你回来”“微光成炬,众志成城”等五个篇章,共收入59篇文章,其中医护随笔25篇,患者感想11篇,家属寄语9篇,志愿者心得5篇,一线采访9篇。

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领队、上海市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韬是《方舱记忆》的两位主编。他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紧急抢建”到“休舱谢幕”,从“一床难求”到“胜利休舱”,作为军队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方舱医院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战役中表现完美,是武汉保卫战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成为中国医疗史上的一次创举。而其中,“上海经验”给方舱医院的建设很大启示。

记者了解到,2月4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暨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受命驰援武汉疫区。救援队到达武汉后,仅用3个多小时便将25顶帐篷全部搭建完毕,并配齐了帐篷内的所需物资,还建成了可与上海医院视频连线的远程会诊中心。医疗队所拥有的两大“神器”——帐篷移动医院和车载移动医院,在战“疫”工作中发挥了服务全局的作用,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建设指挥部迅速纳入方舱医院体系。

《方舱记忆》里收录了国家医疗队成员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上海经验”有着很多精准的总结,也让这本书有了难能可贵的学术文献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方舱记忆》中还收纳了医护人员的25篇随笔。这些随笔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质朴的言语之下闪现普通人情感的光辉。

上海市东方医院护士查韵从事护士这个职业已经14年了。疫情就是命令,查韵入选了国家援鄂医疗队走得很急,临行前收拾行李时,女儿问:“妈妈,你害怕病毒吗?”“怕。”“那害怕就不要去了啊,你为什么还要去?”女儿带着哭腔问。沉默许久,查韵也只能回答:“因为妈妈是护士,这就是妈妈的工作。”查韵说,护士都是给块糖就能甜很久的人,哪怕受了委屈,一句理解宽慰的话,就足以温暖他们很久。这些随笔让人瞥见了逆行天使们刚毅外表之下内心的柔软。

“情”是《方舱记忆》的另一个亮点。听说要出这本书,湖北美术学院师生们特意选取东方医院救援队新闻图片为创作素材,以“抵达、进舱、目送、国旗、四月天、回家”主题,为《方舱记忆》手绘了插画作品,以表达感激之情。

记者了解到,《方舱记忆》在推出纸质版的同时,还由喜马拉雅推出了有声读物。喜马拉雅总编辑殷启明今天说,《方舱记忆》这部作品既有有声版又有纸质版,其实是对这段历史更为完整的一个记忆。演播者有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援鄂一线的医护人员,另一部分则是由喜马拉雅的豪华阵容演播。今天有声版《方舱记忆》已经上线,听众达到了60万人次。

═ 对话 ═ 

这是一支全建制、全功能、全天候队伍

记者:您是《方舱记忆》的主编之一,为何想到要编这么一本书?

刘中民:这次我们2月3日接到命令,说要去武汉参与方舱医院的建设。2月4日出发,3月18日回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与了方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取得可贵的经验。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些经验用文字呈现出来,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参考。除了图书,我们还参与制作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解密》科教片,也是为了总结经验。

记者:国家紧急医疗支援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刘中民:我们在2010年世博会时组建这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全国有16个国家紧急医疗支援队,我们是第一批进入国家序列的,参与了国家应急医疗队标准的建设。当时成立的时候,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我们就紧急采购了9辆大奔驰,但是因为这种车辆属于军用物资,西方国家对我们禁运,后来通过民间援助的方式,在世博会开幕那天运来了5辆。在世博会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安慰作用。2016年我们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认证的国家医疗队。

记者:在圆满完成此次抗疫任务之后,国家紧急医疗队接下来会做什么?

刘中民:还要不断提升和发展。我们现在叫全建制、全功能、全天候。“全建制”就是这支队伍所有的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都是我们医院的员工。这次到武汉也体现了全建制的优势,全建制好管理,大家的服从性、协调性好,而且非常团结。第二个是“全功能”,我们的队伍不仅会医疗救治,还要会有害毒气的检测、生命搜救、破拆系统等。“全天候”就是24小时待命,发生紧急情况,一刻钟以内,可以出动两辆救援队,半小时可以出动四部车,跨省市在2小时之内,国际救援6小时可以到达机场。

《方舱记忆》都是第一手材料

记者:为何要做这本书?

张树:这本书集结和方舱医院有关的医务工作者、患者、志愿者,甚至还有医务工作者家属共60余人的回忆文字。方舱医院的建设为武汉保卫战的胜利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有必要进行总结,把经验保存下来。

记者:这本书的编辑出版时间很短,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克服了哪些困难?

张树: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只有一个月时间。前期的策划和跟进很重要。听说上海的国家医疗队出发,去参加方舱医院的建设。我们就和副领队王韬联系,希望他能帮我们提供稿子。这次《方舱记忆》里的文字,都是一线医务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写下的,都是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这也提高了我们编辑出版的速度。

记者: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版社的使命如何提现?

张树:《方舱记忆》里面都是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学术文献价值。这一点和我们科技文献出版社的定位是十分契合的。我们在这次抗疫过程中,除了《方舱记忆》,还出版了绘本《逆行的天使》和《致敬抗疫中的白衣天使》两本书,为出版抗疫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