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从汶川到武汉,她一直在
2020-05-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新冠疫情,虽然任务不一样,但在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时,护士从不缺席。”在今天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上海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晓静为自己“护士”这个身份骄傲。

2008年汶川地震后,医院组建医疗队支援前线,当时还是军人的她参加了战斗;而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尽管已经脱下军装,她义无反顾再次出征,只为那份初心:我是医务人员。在国有难时挺身而出,这是对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献礼!

◆ 回忆 ◆

  汶川接生的婴儿像自己的孩子  

12年前的今天,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坚忍的中华民族一条心,全国人民炽热的爱心奔涌汇集到了汶川的周围。十几万军人、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上千辆救护车奔赴四川。当时还在长征医院工作的李晓静,也在出征队伍中。

救治患者、与死神赛跑……恶劣的环境下,李晓静和医疗队一起,创造、见证了太多生命奇迹。

因地震破坏,当地医院已无法接诊孕产妇。有一天,长征医院组建的帐篷医院里来了一位名孕妇。到来时,她的预产期已经超过了两周。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胎心几近消失,胎位也不正。医疗队当即决定:必须立刻进行剖宫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丈夫在帐篷外焦急等待着,来来回回走。“哇……”伴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终于,一个六斤重的男婴平安出生。

“那是我们亲手接生的宝宝,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洪亮的哭声缓解了我们所有人紧张的心情。”李晓静告诉记者,小男孩的出世给这个刚刚受到地震灾害的家庭和医疗队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孩子在长征医院出生,所以父母给孩子取名“长征”。

孩子出生后,李晓静便成了孩子的“姑姑”。对于他们而言,李晓静就是他们一位远在上海的亲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节日里我们仍然会互相问候,‘长征’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都挺高兴的。”

◆ 驰援 ◆

  抗疫比震后救援更危险  

12年过后,新冠疫情暴发,再次出征武汉时,李晓静已经脱下了军装;但是护士的责任没有变,她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

尽管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初到金银潭医院的情形,还是超出了她的心理预期。这里,危重症病人多自不必说,连轴转的武汉当地医护人员已经透支到极限,李晓静和她的团队需要立刻投入战斗。

“汶川地震中的危险我们是看得到的,但病毒是无形的。这一次难度更大。”李晓静告诉记者,因为刚开始物资短缺,她感觉头上像悬了一把剑,就怕自己的队员感染;与此同时,护理工作也变得更加艰难。比方说打针这个原本极其简单的操作,但是因为带着两层手套,加上被汗水模糊的护目镜,一切变得如此艰难……

在金银潭和死神抢命,无力感常常侵袭着逆行者们。在为一位刚刚去世的患者整理遗物时,李晓静看到床边的手机上屏幕亮起,弹出一条信息:“爸爸,你要开着微信啊。”——在屏幕那头等待的孩子不知道,那个他期待的人已经不在了。

“不过即使再难,我相信,有了所有人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胜利!”李晓静说,作为护士,希望可以为患者多做一些,再多给一些爱。

◆ 自豪 ◆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士  

从汶川抗震救灾到驰援武汉,每次都是一场“硬仗”!但是,他们都凯旋了!

“每次付出,都有收获,都有感动!”李晓静说,在汶川的时候,伤者在经上海医疗队的处理救治后,首先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大老远跑过来帮助我们,你们太辛苦了!”那一刻,她泪水盈瞒眼眶,“跟他们痛失亲人、家园被毁相比,我们的劳动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每当患者出院时,都会反复地说“谢谢”。其中有一位患者在出院时说“从此,她又多了几个亲人”。今天一大早,李晓静收到了来自这位患者的护士节节日祝福,再一次让她热泪盈眶。“这是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

有时去治愈,时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无论在汶川,又或是武汉,上海医疗队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而护理团队就是这块招牌重要的一份子,她为每一位队员感到骄傲。

李晓静说:“我们欣慰,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护士。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新冠疫情,虽然任务不一样,但在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护士从不缺席。”李晓静说,每场战“疫”中,医护人员和患者永远站在一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而她,也深深为自己的“护士”身份自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