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国家奖学金保送北大还直博,她是怎么做到的?
2020-05-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张梅兰,登上了五四青年节《人民日报》专版《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这位国奖获得者,还以本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并拿到国民经济学3个直博名额中的1个。今年9月,她就将在北大开启又一段学涯。让人没想到的是,她也曾经历了转专业后的绝地逢生。

 “没有天赋异禀,只是多一些勤奋” 

3.96的专业平均绩点、超过35项各类荣誉和奖项、在老师指导下发表学术论文……面对荣誉,张梅兰说:“更重要的是获得与知识相匹配的能力。我希望运用知识,创造价值,而不是成为只会读书和考试的学生。”张梅兰说,自己并没有天赋异禀,只是多一些勤奋吧。

实际上,她还是一名转专业学生,因为在原专业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也一度因为自身迷失了在学业上探索的方向。

“我之前是生物专业,排名不是很突出。”张梅兰说,自己报考华东师大的第一志愿就是生物专业,当时是很喜欢的。“只是我经历了快一年的学习之后,才发现自己不习惯也适应不了。”

张梅兰坦言,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一度天真地相信了“大学就是去玩的”,初入大学时的松懈以及陌生环境的紧张,致使自己花太多时间在迷茫在闲暇,全力以赴攻克学业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后来,张梅兰偶然读到一本国外教材《经济学原理》,对经济金融产生了兴趣。约一学年后,通过转专业的考核,张梅兰重新变回了“大一生”,从头再来。那时开始,张梅兰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时间分配和大学学习方式,虽然一开始她还只是排名八九,但到了金融专业的第二年张梅兰就跃升到了专业综合排名第一。

就专业对自我的发展,张梅兰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说,她认为一开始很少有非常完美地契合兴趣的专业,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在尽力去深入探索本专业的情况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

“大家都有好奇心,可以去发挥这个好奇心的价值,努力进取过后再去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本专业。如果真的发觉自己不适合,或者很难提起兴趣,很难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想可以考虑一下其他专业。此时,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专业的书籍,与其他专业的师长沟通进行了解,了解其他专业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并且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工作方向是不是比较契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的地方,多一些了解后再决定,可能也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张梅兰说道。

 想要挑战让自己害怕的事物 

除了专业成绩优秀,张梅兰在毕业季回首本科生涯,她还得到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挑战赛上海市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华东杯”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并主持以及参与三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很难想象,拥有近乎完美的成绩和履历的张梅兰,其实曾经是一个有些胆小敏感的女生。直到今天,她说自己依然是一个进教室还是习惯性地从后门进入的人,但改变的是,曾经站上讲台说话会手抖、会忘词的女生,在这四年间变得能演讲了。

“去参加比赛,参加实践,其实我有一种强烈好奇心的驱使。另外,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要去做一些让自己害怕的事情,以此来锻炼自己、挑战自己。加上刚入大学时自己性格比较内敛,我也想通过尝试和挑战未知,让自己稍微放开一点。”张梅兰说,本着知行合一的想法,就这样一路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比赛与项目。在一次次的历练和积累中,她看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自己,也发掘了多种可能性。

关于学术作品的竞赛,张梅兰认为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经过与导师无数次的探讨及一遍遍的修改调整,才取得最终的成果。一篇论文从最初的点子到最后发表,经历了大概1-2年的时间,也真的很感谢杨连星老师从安排有规律的研讨会、耐心地讲解文献综述的写法到指导数据处理等等方面的帮助,团队的成长离不开杨老师一次次的教导。华师大经管书院的老师们真的都特别为学生着想,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比赛指导、项目指导中,很多很多我敬爱的老师们都给予了很重要的帮助。”

此外,张梅兰提到,在进行学术论文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答辩活动,不仅能收获不同研究方向老师们的宝贵意见,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能有所提升。在科创经历中,她感触最深的则是不同学科相互碰撞的魅力。

谈及保研之后的小目标,张梅兰说,希望未来直博的5年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近,因为疫情宅家,张梅兰除了准备毕业论文外,也开始了一些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希望能够尽量把基础打牢一点,未来想要做好研究,我一定还需要更扎实的基础。”张梅兰说道。

 对话 

记者:你说“自己并没有天赋异禀,只是多一些勤奋”,能具体说说是如何勤奋的?

张梅兰:我想其实就是利用好时间。在课堂学习上提高效率,在课外精进自己涉及的领域,对于自己承担下来的事情好好负责。

记者:你觉得你在科创和比赛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梅兰: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群很棒的伙伴,他们身上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记者:从天真地相信了“大学就是去玩的”,到自己真正找到专业兴趣激发热情,你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什么经验?

张梅兰:我想,其实没有人会愿意去虚度大学宝贵的时光,可能只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非常适合的领域,从而埋没了闪光点。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比如学生工作,社团,班级服务,志愿者服务,科研项目领域,比赛领域等等,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多多尝试,在体验过后可以慢慢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然后将精力重新分配,在对应领域精进。大学里有各方各面优秀的同学,他们在各自擅长并且喜爱的领域闪耀光芒,也非常令人羡慕。

做好选择之后,最关键的是做好规划和时间安排,可以落实到短时间内的小目标上,我相信在校园里努力付出后一定会有收获的,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