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曹立强:把价值观的“盐”融入课程的“汤”中|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受访者/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05后是“Z世代”中最小的一代人,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红利、模式红利和人口红利多重叠加的时代。全国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认为,他们创造力更加突出、个性更加强烈、思想更加多元,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引领,仅用传统的办法是远远不够的。
曹立强认为,思想政治引领不应该千篇一律、“讲一样的话”,而应该更有针对性。通过开展青年思想动态与行为特征研究,综合考虑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等因素,可以清晰了解其成长发展需求,进而制定出针对性强、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引导策略。
“思想政治引领中,必然要增强党的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但更要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和创新形式。”曹立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做的事,还要扩大到其他课程,把价值观的“盐”融入课程的“汤”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同时,还要走出去,到更广阔的社会中。以普陀为例,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阵地资源,更有先进典型生生不息的传统。广大青少年可走进“社会大学堂”接受思想的洗礼,也可以和身边的榜样来一次“心灵对话”。
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仪式教育。曹立强以自己所在辖区的“国旗下成长”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为例指出,要深化仪式教育内涵,以仪式教育感召青少年的爱国情。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往网上去,针对现在青少年使用频率很高的网络App,包括QQ、抖音、B站等,加强对网络名人、自媒体从业者等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服务和引领,凝聚一批在互联网文化领域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并通过他们更加精准做好相关工作。”曹立强这样建议。
另外,曹立强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抓好苗子,充分发挥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作用,以学生骨干、学生团干部为重点,打造“班—校—区”三级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批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