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就业|毕业遇上疫情,应届生若焦虑该如何化解?
2020-06-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我到底有那么差吗?为什么找份好的工作那么难?”在内心深处,晓晓(化名)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已经有两个月时间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晓晓不敢出门,不敢独自去乘坐地铁;一到人多的地方,她就感到心慌、胸闷透不过气来,甚至感觉心脏跳得非常快……而这一切,都和她之前找工作的经历有关。

国内应届生数量创新高,疫情下企业经济下滑减少岗位……众多因素导致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刘强副主任医师说,大学生就业时要学会接受现实和学会自我减压;一旦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则要及时就医。

  不安、恐惧、失眠……我们是“病”了吗?  

焦虑、恐惧,还整夜睡不着……已经两个多月了,不少大学生们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到底怎么了?

在医院门诊中,刘强遇到了极度焦虑的上海某大学毕业生晓晓。来看门诊的时候,陪同前来的晓晓母亲告诉刘强,孩子已经有两个月时间不敢出门了,不敢独自去乘坐地铁,一到人多的地方她就说心慌、胸闷、透不过气来。

孩子这到底是怎么了?父母带着晓晓前往沪上多家大医院做了各项检查,辗转了普外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在心内科医生的建议下,晓晓来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门诊。

一番恳谈后,刘强慢慢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晓晓今年即将毕业,在就业过程中却屡遭挫折。几次找工作碰壁以后,她开始觉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怎么距离自己那么遥远”,这让她内心深处有着很大的压力。如今只要想到要去找工作,她就感到迷茫。事实上,在大学阶段,晓晓明明是名很优秀的学生,很受老师和同学欢迎。

“就是从开始找工作后,我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对自己能力开始怀疑,自我定位也明显下降了。我会不停问自己:我真的那么差吗?”在刘强副主任医师的慢慢引导下,晓晓终于说出了内心的困惑。有一次前往一家单位面试,在乘坐地铁时,晓晓突然出现心慌、心跳加速等症状,之后这些症状就会频繁出现。这时晓晓开始觉得,自己有可能生病了。“抑郁、焦虑的情绪严重阻碍我去出门,也影响我去面试社交,严重时我会握紧拳头,浑身发抖出冷汗。”与此同时,晓晓开始出现失眠。

像晓晓这样受着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们真的是“病”了吗?

小军是沪上某知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成绩优秀,自认为“情商也很高”,毕业后留在上海找份工作完全没问题。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可能很早从江西老家返回了上海,向导师请教毕业论文,并为参加校园招聘做准备,争取在毕业来临前拿到offer。但是,他的计划因为疫情的爆发而搁浅。

从今年年初开始,小军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电脑前,时不时地刷刷招聘网站,投投简历,希望能更早地步入求职轨道。但是一份份简历发出去了,一次次的视频面试,但是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一直到现在,他已经顺利返校,但理想中的工作仍没有着落,这让他内心焦急又倍感压力。

“原来用人单位有那么多要求,而且薪水也远远低于自己之前预期的;在这场疫情前,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就业问题。”这种强烈的反差,导致小军情绪上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他开始爱发脾气,不爱说话,平时开朗的他变得不合群。过分的担心,让小军睡不着,凌晨两三点的他还是床上翻来覆去,想着自己的就业问题。就在上周,他只能前往医院寻求心理帮助。

  当毕业遇上疫情,就业咨询大学生增两成  

“每年到了毕业季前后,都会有大学生遇到心理上的困惑,前来医院寻求心理的帮助;只是今年的大学生,确实比以往更加多些。”刘强副主任医师说,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医院门诊和在线问诊中,涉及就业心理咨询的学生明显增加了,人数比以往增加了近两成,其中以在线问诊的比例更高。

从相关数据看,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众多公司倒闭,行业遭受重创,线下招聘活动停止,求职受阻,实习中断,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意识到自己的就业将受到巨大挑战,因而产生了焦虑。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能否找到工作,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都是会产生焦虑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自卑的学生,就更是会忐忑不安。而今年持续不断地疫情更是大大增加了很多学生的压力和担忧。企业裁员、倒闭的网络信息此起彼伏,这些因素都使得应届毕业生的焦虑加重。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寻找工作,就意味着将从之前习惯依赖和被保护的状态,走向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迷茫不安或者担心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持续存在,就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刘强说,这种寻找工作过程产生的焦虑,不仅是在大学生人群中,即使是在普通人群同样常见。加上受疫情的影响,就业岗位少了,随之而来的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提高了对用人选人的要求。“一方面是岗位的减少,一方面是对被试者要求的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意味着就业时面临更大的挑战。”

如同晓晓、小军一般,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不安、莫名的担心或者莫名的恐慌,对任何事情不敢兴趣,一部分人会出现失眠。时间长了,有些大学生还会出现沮丧,有些对前途丧失信心。

═ 专家支招 ═ 

孩子和平时不一样了,就需要及时就医!

一般来说,当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情绪跟之前不一样了,就应该引起重视。

比方说孩子原本可以做的事情,现在却不能做了,遇到事情选择逃避,动不动爱发脾气,经常哭泣…… 在没有征兆的前提下,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了,而且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就必须要及时就医了。

像晓晓这样的患者,除了心理疏导外必须要配合服用药物。正常人群也会出现一些焦虑的症状,但往往时间很短,也不会有严重的躯体反应。但晓晓出现的情况,已经超出这个正常的范围,对生活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加上,持续时间有两个月。所以,从时间上和症状上,都符合一个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需要对她进行医学上的干预;如果听之任之,她可能会病情发展更快更重。

接受现实,是对抗焦虑抑郁最好的办法!

首先要让这些大学生知道,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们心理上不恰当的认知造成的。

大学生在就业前,大多被家庭和学校照顾得比较好。简单来讲,他们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风浪,没有很独立地生活过,所以当他们接触社会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说不切实际的认知。他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我可以在什么样的一种环境下工作,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待遇”;但是,在真正找工作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导致内在的期望被打破了。

接受现实,是对抗焦虑抑郁最好的一个办法,也是比较根本的一条。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大学生而言,还不具备去改变现状的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学会接受现实。从现在能做的岗位开始,哪怕岗位的待遇低一点,或者岗位的性质也不是那么光鲜亮丽。

第二,当心理上遇到障碍时,要学会去转移注意力,不要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就业的结果上,而是应该多放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把每次面试,看作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不是说每次面试必须要成功。其实,多接触一些公司和一些岗位,本身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一旦出现焦虑或抑郁,应该自我放松!

在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自我放松的办法,比如说呼吸放松训练法。一旦出现心情不安、心慌胸闷时,可以尝试将思考的问题先放一下,让自己深呼吸几次,让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呼吸上,连续吸气吐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如果焦虑抑郁的症状相对较重,可以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学习专业的调节情绪方法,比如说冥想训练。通过一些轻松的音乐和指导教程,让自己变得有自信,不要过多在意自己的失败。

如果病情再严重的话,那么可能需要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到底要服用什么药物以及服用多久,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定期随访评估结果,给予科学的指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