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这流光夜火,安一座城,暖一方人
2020-06-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刘晶晶

六月,城市灯光格外暖人。我国首颗能捕捉夜光影像的商业卫星“吉林一号”,拍下6月6日上海一夜,流光夜火宛如人间银河。这一夜正是上海“六六夜生活节”开市之夜,全市数十个夜间集市全新开张,瞬间成为朋友圈的刷屏爆款。

思南公馆的夜派对上,上海12家知名美术馆、7家画廊的艺术家们将老建筑打点成可以拍照打卡的艺术博物馆;在黑石公寓逛市集,背景乐是国际顶级的现场爵士乐表演,还能淘到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的独家文创周边;安义夜巷被鲜花装点成都市花园,小型有机农场、迷你高尔夫化身亲子游乐园;华润时代集市为“铲屎官”们推出了宠物免费领养摊位……

曾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烟雾缭绕、吆喝四起,挤挤攘攘、汗流浃背,这是大多数人对于传统夜市的印象。曾经,上海角角落落里自发聚集的夜市以低版本的“野蛮生长”,带来许多城市管理问题,噪音扰民、垃圾堆积、油烟污染,夜市的画风与品质似乎总是难以挂钩。

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的今天,上海的夜生活却以升级版本,展示出了全新的活力。淘淘拣拣的乐趣,多种多样的选择,独特个性的文化。吃货、文青、一家老小,不同人可以在各种“新夜市”中感受夜上海的不同魅力。区县、街道、园区、企业、店家、摊贩集体发力,夜经济不再是同质单一的吃吃吃,消费市场增添了更多“不设限”的活力。          

夜灯下的一方平安集市,也考验着城市管理的艺术。各大市集主办方加强限流保障,安义夜巷升级了人流监控系统,外滩枫径为游客备足了一次性雨衣,市民自觉呼吁“保持距离、戴好口罩”。人流密集的新天地、南京西路商圈等区域,成立了夜间经济共同体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探索夜间市集的自治模式。从管理到治理,从治理到自治,每个人的自觉参与、积极响应,互相的贴心包容,精细化的需求回应,共同为点亮每一盏灯火而努力,才能温暖到整座城。

今年两会,总理在记者会提到:“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夜间经济是打通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夜间经济繁荣与安全的程度,也是考验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是否完备的一把衡量尺。

人间不能没有烟火味,而安全有序的底色、丰富多元的形态、品质舒适的空间,才能让有滋有味的生活长长远远,才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夜晚该有的性格。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