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教育玩出不同的趣味
2020-06-14 生活

卫斯理和他支教小学的学生们

一说到游戏,许多家长可能都会谈虎色变,生怕耽误孩子学习。而卫斯理,这个乡村支教老师却把游戏融合进教育,寓教于乐。现在,城里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专程来到他所在的福建漈下古村,体验他所倡导的游戏教育。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用一支画笔走出下乡之路  

四年前,卫斯理还在厦门开着一家名字叫瑜伽食堂的国际交流咖啡屋,集心理沙盘游戏、艺术表演、行为艺术、诗歌音乐、外语交流于一体。在一个偶尔的机会下,他听说在福建漈下古村,有一位林正碌老师开展免费的公益教育,教当地孩子们学油画。他惊奇地发现,那些绘画零基础的村民,无论是男女老少,许多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作出相当棒的画作,这让他一下子充满了好奇,决定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漈下涧水环绕,古民居、古廊桥,处处透露着古朴与宁静的生活气息,是一个几乎被外界遗忘、拥有保存较完整古建筑群的乡村。”卫斯理一到那里,也拿起了画笔,跟着林老师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画画。自由的氛围、朴实的民风,沁润着他的身心,让他在返城后依旧对那里念念不忘,魂牵梦萦。当他第二次来到村里,再次看到村里那些可爱孩子的纯真笑脸,便决定回去把咖啡屋关掉,来漈下村小学当一名支教老师。

乡村漫游指南桌游

  用一款游戏引出教学方案  

卫斯理并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学霸,甚至还被学校劝退过。但也正因此,他更加想探究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让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上学习。

游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在漈下村小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堂有关于饮食健康的游戏课,课堂以全程游戏的形式进行。”卫斯理介绍道,“那时,我分给学生们我的第一个手工制作的游戏作品《好好吃饭》,效果非常好,自此我对探索游戏越发上了心。”之后,卫斯理和孩子们对《好好吃饭》这款游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测试、调整,渐渐地将它设计成了一款正儿八经的桌游。

卫斯理在学校教英语、教体育,以及应用游戏。他将木工、戏剧、创意英文教学引入课堂,并一步步探索着新的方向——深度的游戏教学。相较老师这个“人设”,在孩子们眼里,90后的卫斯理更是一个带着他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总是会变出无数游戏和新奇事物的大哥哥。游戏加教育这种情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的体感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很多局限。

在来到村里的第二年夏天,卫斯理发起了乡村实景游戏体验式夏令营。他为夏令营创作独立的童话故事,将童话故事以游戏的形式融入到了每一天的亲子戏剧、亲子手工与自然体验里。参与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最后的任务,成为自然守护者。

在工作室和学生们一起玩桌游游戏

  用一个桌游带来更多关注  

在教期间,卫斯理还认领了一栋拥有三百年悠长历史的老宅,经过修缮后把它作为自己的工作室——“隐蝶国”。

之前卫斯理在厦门开咖啡屋的时候,就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有趣活动,在“隐蝶国”,自然也不例外。“我有时会在派对里增加游戏的内容,学生们会在里面经历故事情节和重重任务。有时会将这里变身课堂,把游戏作为第一辅助工具引入其中……”平日里,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边游戏边学习。

与此同时,卫斯理也没有停止继续研发游戏作品的步伐。《好好吃饭》后来应邀参加了上海桌游展,第一批1000盒桌游在瞬间就被销售一空。之后,他又设计了第二款游戏作品《膳食宝塔》——一个有关饮食健康的美食桌游,又一次应邀参加上海桌游展。

之前,往往是城市向乡村输出教育;而现在,因为卫斯理的这些充满着创意的尝试,让乡村因游戏而进入城市,吸引了诸多眼球,并带动了许多城市里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来到“隐蝶国”,来到漈下古村。

  用一种互动连接乡村城市  

在设计完两款桌游后,卫斯理又开始思考:为何不去设计一款与自然相关联的游戏,这样即便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可以得到了解乡村的机会,与自然亲近。于是自然而然,一个灵感在他的脑子里产生——把自己喜欢的古村落和山上的各种青草药结合在游戏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屏南一带古村与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这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几个月后,《乡村漫游指南》就呱呱坠地了。

“我之前并不擅长画画,是到了村里后才开始学习的。在这款游戏里,这段时间的学习就派上了用场。我亲自手绘了几十种乡村常见的药草植物,包揽了包装设计、地图设计。”卫斯理说。历时一年,他的第四套桌游《趣你的英语》也诞生了,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卫斯理将自己多年来的思考、探索和研究都凝结在这款游戏之中,通过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学习思维,让英语学习更加有趣而高效。

不管是哪一款桌游,卫斯理一再强调,虽然设计者是他,但是它们的成功推出都离不开村里的那些孩子,是他们和他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做测试,使游戏不断优化:“这些孩子就是我的第一批用户。”为此,这些游戏也有着漈下古村的深深烙印。

因为游戏,卫斯理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也因为游戏,它让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不再显得那么遥远。只有让这种往来更加频繁,甚至变成一种日常行动,那么,生活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们才能加深了解和理解,这势必能为下一代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

卫斯理 乡村支教老师 游戏开发者

生活周刊:接下去还有什么桌游设计的计划吗?

卫斯理:万物皆可游戏,在我自己的游戏列表里面,我想把每一件生活里的事情都变成游戏。所以接下来会继续创作,也许是关于自己正在了解的食育教育和自然教育,也许是关于家庭教育,或者是让乡村旅行也变成一个个游戏产品。

生活周刊:经过几年的支教,对于乡村教育,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些感悟吗?

卫斯理: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需要开阔思维,为乡村教育赋能,为有志于乡村教育或者教育探索的好老师赋能。未来我想去设计一个泛教育项目,打破地域的界限,让好的教育方式、好的老师能够更多地输送到乡村。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支持,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升级革新。期待有志之士可以一起加入我们的行列。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