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献血抗“疫”,他们用爱为生命护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新冠肺炎疫情,隔离的是病毒,却隔离不了爱!因为疫情原因,当上海街头人流量锐减时,仍然有那么一群爱心人士为爱捋袖。自2020年1月23日至5月31日,约8万人次爱心市民争当“热血蒙面侠”,献血抗“疫”,拯救生命。
今天是第十七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旨在倡导有关部门建立安全的血液供应保障体系,提升献血服务质量,鼓励更多人成为无偿献血者并定期献血。
一腔热血,筑牢生命的防线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疫情期间,新冠肺炎之外患者的医疗需求并未消失,外伤患者、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和发生大出血的孕产妇,都离不开血液。第一时间,上海有群白衣天使纷纷参与到这场无偿献血中来。
3月初,上海市血液中心的献血车开进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当冰冷的针头扎进手臂,手术麻醉科医生李茜虽皱着眉,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坚定。这个80后姑娘,生在湖北、长在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疫情中,她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心情波动,她牵挂着在湖北的外公,牵挂着那边的同学朋友。
疫情刚发生时,一妇婴手术麻醉科所在的妇科综合支部,全体党员在第一时间请战,请求去驰援武汉前线,这让李茜特别感动。在一妇婴这样的妇产科专科医院,手术室和产房是麻醉医生们的“阵地”。医院产科手术和妇科急诊多,碰到大出血的机会也多,作为麻醉医生,李茜对临床用血的需求感受更加深刻。虽然最终没能驰援武汉,她却用自己的方式和同学们并肩作战。
比起李茜这样第一次献血的志愿者,放疗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杨倞对无偿献血已是轻车熟路。从大学第一次献血开始,这已经是他第5次献血了。“想到一线医护在前线那么危险,我们在后方也应该尽一点绵薄之力!”杨倞说。
“无论是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还是行政职能科室、后勤保障和科研团队的工作者,在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外,都在尽一己之力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用一腔热血为广大病患筑牢生命的防线,这是最珍贵的初心。”一妇婴院长万小平说。
同样在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李奕洁也走进了闵行区梅陇爱心献血屋。为什么会献血?李奕洁说,她曾在血液科移植病房呆过,深知医院用血需求量之大。她曾接触过骨髓移植后的患者,他们会有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需要及时输血,“要不到血就会很难过,输了血可能就挺过来了,有时甚至恨不得把自己的血给他。”
隔离病毒,却隔离不了爱
新冠疫情的发生,让上海街头人流量锐减,但除了白衣天使外,还有那么一群热心人士同样纷纷为爱捋袖。
陈洪杰刚满18周岁时,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他从最开始的担心害怕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位定期无偿献血者。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陈洪杰进行了三次成分献血,捐献6单位血小板,他表示:“医护人员们在一线奋斗抗击疫情,作为一名青年人,也希望用自己的热血去帮助患者,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刚发生时,无偿献血的人寥寥无几。大年初四,田文祥一早就到松江血站单采室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在此期间,他还每天坚持在松江新桥献血点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志愿服务。“只要我的身体状况还允许,只要我还在国家的献血规定年龄内,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田文祥是龙工集团的一名工程师,自1998年至今一直坚持无偿献血,2008年来他连续获得五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二十多年的无偿献血也让他在2018年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成为了松江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获得者。
无偿献血,也是热血抗疫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除了用心理解,还能用爱支持。献血者王周杰在献血时,举着“武汉挺住,中国加油”的牌子,为抗疫加油。
8万人次市民撸袖献血
疫情尚未结束,爱心一直在持续!
从2月21日起,上海市政府直属机关、团市委机关、上海警备区、各医院等单位都纷纷响应市政府号召,参与无偿献血。
据统计,2019年上海共有36.0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募集51.18万人份血液,较1999年的28.7万人份增长78.7%,确保了本市临床用血的有效供应。
自2020年1月23日至5月31日,约8万人次爱心市民争当“热血蒙面侠”,献血抗“疫”,拯救生命。期间,共有74395人次捐献了110391人份全血,8436人次捐献了15453人份血小板。其中73973人次的“热血蒙面侠”为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可通过登陆注册团市委“志愿汇”App获得青年信用鼓励。
今天,本市2019年6月15日至2020年6月14日期间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可凭纸质版无偿献血证前往上海徐家汇商圈指定的6家商场免费领取一份暖心礼包。
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无偿献血者的良好环境,本市于今年1月31日起全面开展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配偶、子女、父母、公婆、岳父母)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工作,形成“医疗机构直接减免为主、网上申请减免为辅、血液管理机构减免托底”的临床用血费用减免服务新模式,切实向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团市委与市卫健委正在研究日常无偿献血纳入青年信用体系的换算标准和执行细则,为无偿献血者信用赋能,逐步将国家级、市级荣誉获奖者按比例纳入上海青年信用体系,推动无偿献血志愿者事迹与相关评奖树优挂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启用全国统一电子无偿献血证的通知》,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于今日(14日)正式上线运行。上海作为全国5家电子献血证试点省市之一,于去年10月已依托随申办市民云App和“一网通办”网站上线。除了基本的献血纪录查询以外,还包含献血者从血液捐献、储存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模拟路径。
渔阳里王炸文创单品来咯
快快get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