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今起公示
2020-06-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 年)》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并于今日(23日)起至7月22日开展社会公示。市民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电话、邮寄、公示现场留言等途径反馈意见。

打造“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空间结构

根据规划草案,全域面积873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目标定位是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到2025年,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框架形态。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国际上公认竞争力最强的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

空间格局上,将打造“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结构。强化沿海带状集聚发展,优化沿海区域交通、产业、岸线、空间等要素资源配置, 同时兼顾向城发展,强化新片区东西联动,形成“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格局。

“一带”即沿海发展集聚带,依托沿海交通走廊,串联滴水湖核心片区、各产 业片区以及生活片区。“三核”即一主两辅,一主为主城区功能核心,强化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两辅为海湾、奉城功能 核心,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三廊”即大治河生态走廊、浦奉生态走廊、 S3- 浦南运河 - 大芦线(团芦港)- 白龙港生态走廊3条主要生态走廊。“九片”以生态走廊划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9个片区,包括滴水湖核心片区、综合产业片区、 先进智造片区、新兴产业片区 4 个主城片区以及奉城宜居片区、海湾特色功能片区、 绿野乡美片区、青村水韵片区、金汇居住片区5个周边片区。在新兴产业片区 和海湾特色功能片区规划2处生态绿心,分别为临港绿心和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人口结构趋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流动性

新片区将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未来将拥有世界一流、开放创新的枢纽经济功能,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开放经济功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不少于上海总数的1/3,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比重高于上海全市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功能,打造七大产业集群。

建设衔接内外、陆海空联动的国际枢纽门户,从城市末端到门户枢纽,新片区主城区15分钟到达浦东机场,60分钟到达虹桥机场,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达到20%。

营造汇聚人才、多元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新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50万左右。新片区的人口结构以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流动性为基本特征。加快建设人才汇聚高地,加大对顶尖科学家和跨境贸易服务人员、跨国合作科研人才、海外来华落地的高端科技企业家等“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力度。 

建设水陆相汇、林田交融的绿色生态半岛,保护近海生态空间,建设多样化林田空间,生态生活岸线占比≥70%。营造“湖海相融”的丰富水系格局,河湖水面率达10.2%。构筑韧性智慧、风险可控的城市安全体系。主海塘防御标准达200年一遇,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避难面积≥2平方米/人。全面实施海绵城市理念,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未来将是宜业宜居、有温度的海上城市

未来的临港将是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以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为标准,建设产城融合、尺度宜人的组团型城市。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专业化、特色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高效便捷、绿色畅达的交通支撑,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85%,新片区中央活动区路网密度达10公里/平方公里,积极探索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新型交通方式,构建未来交通新图景。

这里也是宜业宜居的魅力都市,打造世界级、多主题、深体验的文旅先锋,年度境外旅游者数量达500万人次,大型国际交流会议频率大于30次/年,每10万人拥有2个博物馆、4个图书馆、3个演出场馆、6个美术馆或画廊。建设“长江口二号”沉船博物馆、海员俱乐部、智能软件工程师乐园等文旅旗舰项目。

提供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实现300米进公园、1.5公里进林带、5公里进森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400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可达覆盖率达90%,完善通江达海的绿道网络,打造≥400公里骨干绿道。

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活,提供多类型的住房选择、多样化的生活场景,建立住有所居的保障体系,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型住房比例达25%,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100%。

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海上城市,形成湖海与城市共融的城市形象,构建沿海到内陆、从气势磅礴到舒朗开阔渐次过渡的风貌格局,打造具有显示度和独特性的景观节点,构建面向大海、垂直渗透的景观廊道,塑造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