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城市,青春的力量|参与小区共治,虹口青年扛起垃圾分类新时尚
【编者按】
6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世博中心举行。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对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全面部署。
以青春之我建设全球卓越之城。即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春的力量”系列策划报道,直击新时代上海青年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怀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憧憬,以火红青春参与城市治理,以人生出彩实现价值追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6月23日召开的全会指出,要把握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中就提到了要更好强化街镇、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共同推进社区“微治理”,持续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
今年是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就通过自治的方式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从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街道湿垃圾量由11.4吨每日增加至34.76吨每日,可回收物量从0.2吨每日提高至12.3吨每日。来,听听这些年轻人在落实垃圾分类中的创意。
志愿队、宣讲团、职业体验活动
垃圾分类中出现的青年力量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与正在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的青年志愿者亲切交谈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当年在场的年轻人中,有一名1989年出生的青年“小巷总理”华磊。她既是瑞虹第一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还有一个身份是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团队的队长,专门凝聚一批热心青年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
这支志愿者队伍由机关事业、居民区、“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团建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优秀青年组成。其中,团队核心成员11人,队长1名。
“面对人民的城市如何治理的命题时,社区年轻人从未退缩。”在华磊印象中,垃圾分类志愿者行动启动后,吸引了不少青年业主的参与,其中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当志愿者,手把手指导邻居哪些垃圾该扔在哪个桶。“嘉兴路街道有27个居民区,80多个小区,每个居民区约有三四名社区工作者,由他们来发动社区里的年轻人一起来参与,青年的力量不可小觑。就拿瑞虹新城一期、爱家豪庭等小区来说,核心骨干就发动了很多年轻妈妈为垃圾分类站岗。”
为了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街道还成立了“垃圾分类”青年宣讲团。他们不定期组织青年宣讲团通过室内讲座、户外路演、快闪集市、小品演出等方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阶段社区成员,进社区、进校园、进公园、进楼宇,开展分众化、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现场游戏、手工制作、情景互动等方式让参与者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增强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
此外,“垃圾分类”青年志愿岗去年还作为街道少工委面向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的岗位之一(区少先队“虹领巾职业体验”项目),由青年志愿者为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传授垃圾分拣的要点,随后学生在小区垃圾投放点完成“每月公益1小时”。上外附小、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华师大一附中初级中学等已先后参加了该项目。
瓶子菜园、快闪、共享微课堂
脑洞大开的小区治理成了实践地
青年志愿者团队根据青年的特点,结合时下环保新理念新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特色主题活动,“瓶子菜园”、“变废为宝”、plogging、“极速前进”等一批活动应运而生,吸引了社区居民、青年白领和学校学生等的参与。
宝元居民区的青年志愿者们在社区推动了教居民利用废弃塑料瓶种植蔬菜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项目,利用“瓶子菜园”这一平台,向居民宣传垃圾四分类知识,尤其是如何在家中正确干湿分类。每逢蔬菜收获日,“瓶子菜园”里的蔬菜还赠送给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和困难人士。
虹叶居民区的青年志愿者们则联手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共同开展了“青少年垃圾分类废弃品制作小能手”主题环保活动,组织社区青少年用废弃物品制作了笔筒、垃圾分类箱、纸帽子、花、房子等十几种作品。青少年们带着自己脑洞大开的各种作品,如用废弃酒瓶打磨成笔筒,用废弃涂料装扮垃圾分类箱,用废弃玻璃、塑料黏贴成的房屋模型等,向居民们介绍了制作的思路、过程以及用途。
爱家豪庭小区所在的居委会则同物业、志愿者以张贴海报、礼品兑换、“共享微课堂”等形式让居民知晓分类知识,开展“圾不可失”“快闪集市”等一系列热身活动。
在爱家豪庭还出现了不少时尚装置。爱家“环保小屋”是一个结合废旧衣物再利用、湿垃圾堆肥,和雨水灌溉的资源循环型绿化方案,首次引入“无废小区”的概念。 在小区内还有一个小鸟可回收艺术装置,这是物业与央美艺术家合作,联手打造的环保装置艺术:希望将容易忽略的日常垃圾对自然的伤害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启发居民尤其是小朋友的环保意识。
瑞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建国介绍说,今年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示范的要求又进行了修订,根据新标准,他们对垃圾投放点位进行“6小件”提升。即在原来基础上,增配了两网融合价目表、破袋神器、消毒喷壶、除臭记录、垃圾桶盖以及洗手设施。“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我们每天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都能达到98%以上。在非投放时间段及分类指导员撤岗后,我们现在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摄像头对垃圾厢房进行一个远程的监督管理。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到点位的情况,提醒居民正确的投放时间和方式,逐步让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好习惯。”
青春上海U选来咯
快快get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