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提醒:端午出行不要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2020-06-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端午假期来临,不少市民将会选择出行,在此市卫健委提醒大家,外出前要留意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情况,不要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6月24日,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环境整治组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今天的主题是“抓好常态化防疫工作,继续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对于来沪返沪人员,仍将根据“国务院客户端”APP对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目录调整的情况予以管理。一是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二是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三是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一一做了解答。

Q:北京疫情给不少市民带来焦虑,询问现在家庭防护应该怎么进行?

A: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基本要求。在此,建议市民做到以下“四个要”:

第一,家庭清洁要做好。包括:一是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是定期打扫,清除室内外积水及积水容器;三是经常擦拭,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加强清洁、保持干净,必要时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经常使用的遥控器、钥匙、手机屏幕等可用75%酒精擦拭;四是“专布专用”,抹布区分不混用,及时清洗;五是经常晾晒,衣物要勤换洗、晾晒,最好在阳光下暴晒4h以上。

第二,防疫习惯要保持。外出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洁双手。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掩,不拿脏手触摸眼口鼻。

第三,饮食安全要关注。生熟分开,肉蛋类食品烧熟煮透。接触生鲜食材前后,都需清洁双手。烹饪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水果在生吃前需要浸泡、洗净;蔬菜尽量不生吃。注意食品贮存,过期、变质食品不要食用。

第四,健康生活要践行。使用公筷公勺、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健康行为要持续和固化。同时,还要做到合理营养、充足睡眠、科学锻炼。

Q:现阶段,去超市、农贸市场采购,有哪些注意事项?

A:需要外出采购的市民,建议针对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分别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采购前,做好准备再出门:列好采买清单;随身携带口罩和购物袋,准备免洗消毒液等及时进行手清洁。

采购中,个人防护要注意:尽量选择通风良好、卫生环境较佳的超市、农贸市场,前往时避开人多拥挤时段;与他人保持距离,人群密集、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及时佩戴口罩;购买时减少翻捡,避免直接接触生肉;尽量移动支付,减少现金结算;速战速决,避免长时间逗留。

采购后,回家及时做清洁:及时换鞋,更换衣物,并清洗双手;准备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食材烹饪前,充分浸泡清洗;必要时,对手机、购物袋等进行擦拭消毒。

Q马上要过端午了,我们是否仍然只能闷在家里?

A:目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文化娱乐场所陆续开放,市民朋友可以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出行或者休闲娱乐,度过美丽假期!在此,分别给市民一些防护建议:

想要出行的市民:应事先查询景点预约限流等资讯,准备好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全程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游玩期间,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开人流密集的热门景点和相对封闭空间内的娱乐项目。如果准备离沪游玩,建议市民暂缓至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并事先查询目的地防控要求;入住酒店后注意通风换气;尽量减少聚会、聚餐。

选择休闲娱乐的市民:进入剧院、网吧、卡拉OK等休闲娱乐场所,应严格遵守管理方的各项安排,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出示健康码,间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

 >>>TIPS: 

复工复产中的个人防护核心知识

1.带口罩,佩戴要科学。口罩“随身带、及时戴”,居家和户外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不用佩戴,但这四种情况必须及时佩戴: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在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去医院就医;有呼吸道症状时。

2.勤洗手,不摸眼口鼻。减少触摸公共物品,及时、规范清洗双手,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

3.少扎堆,社交留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扎堆喧哗。

4.常通风,保持好习惯。室内使用空调的同时,也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有效流动。同时,养成使用公筷公勺、咳嗽打喷嚏要遮口鼻、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无积水、生熟分开、肉类海鲜食品要烧熟煮透等良好生活习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