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随申码可“一码通行”,小小城市码后的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2020-07-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今年8月,随申码将有望实现“一码通行”,“城市码”或将成为未来新趋势。小小一个码,背后的大数据安全如何保证?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平台”也正式启动。

  今年8月随申码将能实现“一码通行”  

随申码近日实现了“一码就医”,今年8月份很快就能实现“一码通行”。在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赛博研究院承办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安全高端对话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王晓妹透露这一消息。

她介绍说,大数据中心参与“两网”建设两年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两张网”建设的背后是政府智能的转变,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行政方式的重塑。这种转变、创新、重塑最终依靠的还是数据共享和开放。

“最近随申码实现了一码就医,去医院看病可以不用带实体医保卡,一个手机就够了,还可以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持码人可以不用再为付费反复排队了,就医结束以后直接扣钱,实现‘无感支付’。”王晓妹表示,这份便捷还将延续,到今年8月份,“随申码”将很快能实现“一码通行”,被应用于交通领域。

她表示,疫情期间随申码的后台根据卫健、公安、通管部门的实时数据,形成了用户健康状况的信息库。前台通过红、黄、绿三码展示,动态呈现持码人的健康状态,实现了对流动人群的有效管控。实际上是数据赋能规制很典型的案例。

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和实验的“数据驾驶舱”上海也在做。“大数据中心作为随申码的主要开发单位,很希望随申码将来能够成为伴随市民工作和生活的贴身服务码,随时随地随身办。”她表示,希望随着数据共享开放的不断深入、政企数据的有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数据在城市公共治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变得更丰富。

  “城市码”或将成为未来新方向  

“在过去3、4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这帮人把全国的微信端健康码覆盖到了400个城市和县区以上。每次看到使用到健康码便利出行,自己内心还是会有些沾沾自喜。”在这场对话中,腾讯云政务行业技术总监李晓辉以此为开场白。           

他介绍说,2月7日疫情起初,腾讯在深圳全国率先上线了第一版本的健康码,后续迅速推进,为全国提供了100多个疫情服务平台项目和产品。

其间也发现了“短板”。“万码奔腾,码上加码,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感觉,政府A部门发了码,B部门也发码,学校发码,社区也发码,所有的码都要重新填报,重新把个人隐私信息暴露给后端的机构和平台。这个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码、信息收集的渠道未来需要建立可约束的码管理体系。”

李晓辉表示,腾讯也因此提出了未来新方向——城市码。城市码需要由政府机构授码,并且将城市主体唯一身份认定和唯一身份,但在不同业务领域里可以和使用场景进行结合。“比如说我认定了个人身份,当这个身份和卫生健康领域结合起来、防疫健康领域结合起来,就是三色健康码。当和交通出行领域结合起来就是交通码,当和社区门禁结合起来就是社区码。”

把城市码分成“基础码+业务码”,最后可变成一套城市码编码体系。在不同领域里提供“一码通行,一码可及”服务,到了战时状态,可以像健康码一样快速触达到每个城市的主体,利用平时积累下来的城市行为数据为政府提供鲜活的数据决策支撑,这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上海启动AI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平台  

在数据被采集的同时,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浮出水面。随着人工智能在产业和技术上加快度过“探索期”,逐步进入“成长期”,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更加深度交织。此次安全高端对话上,由赛博研究院和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一份《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治理报告》显示,数据安全正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瓶颈。

报告也为中国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治理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框架体系,强调要在人工智能的动态发展中实现对数据安全风险整体的可知可控,确保人工智能数据在采集、标注、处理、存储、流动、共享和场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不断提高人工智能企业的数据安全能力,增强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供给链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作为适用于通用场景的企业级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平台也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启动。该平台由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专委会主任何积丰院士等专家成为支撑。

据介绍,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平台包括风险评估、数据集管理、知识库管理、威胁情报等功能,用于对特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的数据安全风险进行总体评估和评级,以及数据集管理和知识库建设。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的数据安全,实现多层级、多维度风险评估,未来也可为企业对人工智能系统开展自评以及第三方测评机构针对人工智能项目开展风险评估和产品认证提供技术、工具和平台。平台还建设了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知识库及威胁情报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