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最后的造船大师和他“乘风破浪”的木帆船
2020-07-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 周紫薇/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这双手粗糙黝黑,右手大拇指根部长着硬邦邦的老茧,因为常用榔头,容易砸到指甲盖,左手大拇指指甲留着淤血。作为金山嘴渔村最后的手工造船大师,姜品云的手上,留下太多造船的痕迹。

如今在他位于金山渔业村的家里,一艘长3米的木帆船还有20余天就将完工。木帆船承载着渔村变迁史、海渔文化,老船长希望更多年轻人来看看已经成为历史的木帆船。

  最后的造船大师,第8艘木帆船正在制作中  

滨临杭州湾畔,沪杭公路北侧,有上海最后一个渔村——金山嘴渔村。在渔村小巷里穿梭,走进渔业村8组一个普通的门洞,前厅就注意到悬挂于墙的木牌“老船长 姜品云”。

“姜品云师傅,渔村人习惯称他为云师傅。1982年-2002 年期间担任渔业村造船厂的厂长,目前也是渔村唯一掌握手工造船手艺的‘高人’了。”木牌上寥寥数语概括了老船长的大半生。

老船长的客堂间里,一边堆放木材,电锯旁散落着木屑,一旁一艘长3米的木帆船架在三条长条凳上,2.6米的桅杆高高竖起,这是他造的第8艘木帆船。

姜品云正拿着一块抹布用力擦拭着船身的角角落落,这不是普通的擦拭灰尘,而是在上桐油,一艘木船完工前需要上三次桐油,“桐油能够防虫蛀,防木头腐烂,起到保护作用。”

这位他人口中的云师傅是名造船高手,他手中这艘木船是应金山嘴渔村投资有限公司之邀,从5月下旬开始打造,去建材市场买松木,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开始刨木头,叮叮当当敲钉子,已过古稀的老人,一天为心爱的木船工作8小时。

从打造龙骨开始,刨锯拼接两侧船体,接着再造船头、船尾,竖起了2.6米的桅杆,等着加上风帆。

近2个月的制作,如今木船有“面子”也有“里子”。船内设有头舱、中舱,回门舱、大舱、前连环舱、后连环舱等,十余块甲板,每块甲板敲了六个钉子,盖在船舱上,整整齐齐。

船尾右侧还有个长方体“木箱”,可移动式开盖,十分精巧。“这是存放淡水的水箱,出海时船上人饮水、烧饭都靠这些淡水。”

整艘船不但配有摇橹、木桨,还叠加一艘小船。船头高高翘起,捕鱼时驶入海中以抵挡奔涌而来的海浪。

  木帆船虽成历史,但记录了渔村的变迁  

“早不用这样的船了,早不用了。”放下抹布,姜品云看着这艘还在打造的木帆船感叹道。

姜品云长在渔业村,祖祖辈辈以海为生,他和船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年少时,他成为修船工,接触的多是十余米长的小舢舨,打打油灰,抹抹桐油,他从这些零活做起。

1957年,姜品云跟着师傅造出了金山渔业村第一艘舢舨木船,可把渔民们高兴坏了。

当时一艘船出海捕鱼,可以载十二人。凌晨2、3点出海,两人掌舵,四五人拉网,另有四五人则坐着木船负载的小船下海捞网,遇上大丰收,甲板上到处都是马鲛鱼、鲳鱼、白虾,新鲜的海蜇则放进船舱里。

上世纪70年代起,渔业资源丰富,渔民逐渐涉足远洋生产。1976年,姜品云和他的师傅们,造出了上海郊区第一艘机帆船,船长31米、宽度6米、吃水2.5米,载重量达60吨,配上150匹马力的发动机,是东海渔场中有名的带头船。

从撑小竹排赶海,到乘上木帆船、舢板船捕鱼,再到机帆船,船只的变化也是金山区渔业的变迁史。当辉煌的渔业成为历史,渔业队没了,越来越多渔民“上岸”,木帆船也早已步入历史中。村里只剩下姜品云还拥有造船手艺。

这是属于老一代人的回忆。姜品云还记得,当他打造完第一艘木帆船模型后,老一辈的人纷至沓来,他们围着木船慢慢转悠,用手指着船头、船尾、船舵,“我当年就在这里拉网。”“当年我掌舵!”语气充盈着兴奋,眼眶中却藏着泪花。

“年轻人来看的不多啊,我希望年轻人也来看看。”姜品云说,造船技艺养育了一代代沿海人民,见证了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造船史也是一部渔村变迁史,他期待更多青年来渔村看看,知道渔村渔业的历程。

 >>  老船长之“最”  << 

最讲究:制作船舵要花两天

船舵,是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姜品云所造的木帆船,船尾插着的船舵造型较为特别,取出拿在手里,形状好似大两倍的“菜刀”。

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船舵,就算造船高手姜品云,也要花两天时间完成。船舵控制方向,精密度要求高,要用上好的木料,一个船舵由5块木料拼接而成,姜品云手工锯木头、胶水拼接,最后抛光,配上舵杆,才算最终完成。

最自豪:渔具馆里有他作品

金山嘴渔村的老街上有渔具馆,“镇馆之宝”是一艘长2米、宽0.45米的舢舨船模,高高竖起的白帆,细长的头龙篙,甲板、木桨等配件一个不少,这艘以真船10:1比例打造的船模,出自姜品云之手。

整个展馆里还有不少木船制作所使用的卷刨、竹刀、斧子等工具,也展示葫芦、摇橹等船只部件。

目前,姜品云共打造了8艘船模,其中一艘还是受上海博物馆之邀制作。

最欣慰:有人来学才宽心

村里只剩下姜品云会造船,家中后辈也没人会这门手艺,虽然在2014年,木船模型制作技艺已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后继乏人,让姜品云很担心手艺会失传。

不过目前有一对50余岁的夫妻诚心拜姜品云为师。家住闵行的他们已经来了四五次,观察姜品云如何从无到有制作一艘木船。但老船长还不敢让他们碰比较危险的工序,让他们先抹桐油,或是将麻丝和油灰混在一起填船缝,从基础做起,慢慢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 周紫薇/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