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你会做什么?有些女孩把整形当做送给自己的礼物!专家建议:医美还需理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申城本世纪最长梅雨期还在继续,却挡不住爱美者的步伐!想要双眼皮,拉一个;想要高鼻梁,垫一垫;想要脸型更美,不再婴儿肥,打个瘦脸针……这些年轻人为了“追求美丽”,风雨无阻。
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复工复产加上暑期高峰,上海长征医院、第七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的美容整形科人气渐旺。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徐汇区的某医院美容整形部,直击暑期医美整形小高峰。不过,专家强调,医疗美容还需理性消费,不要跟风或是盲从。
她来开双眼皮,作为高考后的礼物
周三下午13点,刚刚过了开诊时间,这家美容外科诊室外的走廊两侧已是座无虚席,很多年轻女性已在等待就诊。
候诊的队伍中,一位年轻女孩长相姣好,显得很是出挑。女孩自称姓张,谈及医美,颇为坦然。结束高考一周,扔下手中的书本,小张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备好了礼物——开个双眼皮。在小张看来,一切“蜕变”都要从提高颜值开始。
“颜值社会,长相很重要。”小张相信,长相出众,意味着能在大学交到更多朋友、谈一场像样的恋爱、未来也有更多的求职机会。
在小张的身边,美容整形已经变成很多高三毕业女生迈入大学的第一步。“跟我关系好的两个闺蜜,一个准备开眼角,另一个准备做面部脂肪填充。”于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小张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医院,来做双眼皮手术。
至于将来还会不会“动”其他部位,小张说,还没想好,先试试看开双眼皮的效果吧。
她问医生:我该整成什么样?
采访中,多数就医者都是冲着“提升颜值”而来,期待整出完美面孔和完美身材。对于美的标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统一——最好有小小的脸而且必须是鹅蛋形、尖尖的下巴、白皙光嫩的皮肤……
“我觉得自己这两块太突出了”,在诊室刚一落座,一位长相清秀的姑娘便点着两侧下颌骨向医生示意。已经打过瘦脸针的她仍感觉效果不佳,想通过手术“彻底整修”一番。医生让女孩拿着小镜子,反复为她“比量”着下颌骨的去掉程度,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而另外一位姑娘进了诊室后,同样是觉得自己的脸型不好看,想在脸部动刀。当问她具体想动哪个部位时,女孩反问了一句“你觉得我哪个部位可以整”。
在上海仁爱医院美容外科刘先超主任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些女性对于整形手术明显欠缺考虑:“有人来了什么想法都没有,还问我该做成什么样。”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刘主任都会温和地劝说这些女性,自己再做些功课,“毕竟手术需要在脸上动刀,不是小事,一定要想清楚了再来。”
想打瘦脸肉毒素?那是珍贵的婴儿肥!
而在对面的皮肤美容科,就医者更是络绎不绝。
“我们每个月会对门诊量有一个结算,7月份往往都是每年的最高峰。”美容皮肤科孙海荣主任一直在忙碌着,没有半刻能闲下来。在皮肤美容科,以打瘦脸针、玻尿酸等各种“微整形”最受求医者青睐。
诊室里,25岁的女孩小王咨询:“我的脸肥嘟嘟的,能不能打瘦脸肉毒素,让脸看起来没那么肥。”小王说,更美一点总归没错,这样拍照的时候可以更好看些。
孙海荣主任笑笑解释,“那是婴儿肥,随着年纪增长就会慢慢消失;相反,人到中年后,更希望脸部能饱满些。”和这位姑娘一样,很多女孩打瘦脸针就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镜头感”,但是有些是无理要求,只能拒绝。
>>>专家有话说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整形
“的确,利用暑期来进行美容整形的学生比例很高。”刘先超主任告诉记者,高考完的七八月,很多准大学生或快毕业的大学生会利用假期来做整形。
而受疫情影响,之前很多手术都被暂时搁置了。最近来医院接受美容整形的人数和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长了两成以上,其中不少来自学生群体。在美容整形的项目中,以开眼角、割双眼皮、注射玻尿酸等这些“微手术”为多。
虽然是“微手术”,但是风险仍然在。在此,专家们还是想说,医疗美容还需理性消费,不要跟风或是盲从。“比方说,我们非常不建议18岁以下的孩子整容。”刘先超主任认为,年龄太小选择整形,一来审美不够成熟,容易盲目跟风;二来年龄太小骨骼尚处于生长阶段,贸然进行手术存在较高风险。若就医者未满18周岁,则需要监护人签字。
并非所有针都能打
相比于在脸上动刀做手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注射类的微整形。而一些不法商家也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推出美白针、溶脂针等项目。
“我皮肤有些偏黄,这里能不能打美白针?”眼下正值酷夏,还有不少女性来咨询能不能打美白针。“可不可以打美白针?当然不可以。”孙海荣主任说,咨询打“美白针”的女性很多,很多是受了外面不正规机构的宣传。越是不正规的机构,越喜欢用花哨的广告词来大肆宣传。“比如不开刀祛下眼袋,怎么可能呢?包括美白针、溶脂针,其实都没有经过国家批准,在正规医院是没有这些项目的。”
虽然打针听上去简单,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在每一位女性打玻尿酸前,孙海荣主任都会反复提醒,“只要是有创的操作,就一定有感染的风险。特别是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人员对血管走向不了解,将填充类药物注射到血管里,造成血管栓塞、后期坏死、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等等。”
在美容整形行业工作多年,孙海荣觉得自己是位美容科医生,但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医生。“自己是否需要进行医美,自己预期的效果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来医院前仔细想清楚。”
>>>提醒
小心美容陷阱
就在不久前,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提醒:医疗美容还需理性消费,不要跟风或是盲从,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警惕“三无产品”或来源不明的医疗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也要警惕一些美容陷阱,谨防上当受骗。
不轻信虚假广告
在网络上,各类美容广告不在少数。一些整形美容医院自称“韩国专家”坐诊或盗用明星的照片作为宣传卖点,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很多消费者轻信虚假广告,盲目整形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术前了解风险、术后保留凭证
术前详细了解手术风险,签订正规合同,就手术事宜和纠纷解决等进行明确约定。术后妥善保管手术合同、发票和诊疗记录。
警惕美容贷
整容花费不少,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钱从哪里来?除了家人赞助,有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形形色色的“美容整容贷”。不少打着零抵押、零担保、低利息的“美容整容贷”,暗藏诸多隐性条款,不仅贷款利率高,而且还贷要求苛刻。贷款机构与非法医美机构“联手”,涉嫌诱导年轻人提前消费、超额消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