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应具有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孙国根
“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重启生活,没有必要过度的焦虑,并应具有与病毒共存的智慧和准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
记者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获悉,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等主办的第十五届医院管理高级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今年主题不同寻常:疫后谈医,灾后论防。
自SARS之后,上海市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经过H1N1、H7N9禽流感防控等多次实践,以及国内外卫生应急工作交流,卫生应急的理念、知识等也不断更新,已到了需进一步发展和变革的阶段;从实践来看,特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倚重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已成为其重要功能组成部分,成为国际社会判断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依据。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从新冠防控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题演讲中表示,本次疫情发病情况远超预估,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直接对医疗资源使用及防控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建设,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58个医疗服务圈,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能力,抬高全市医疗服务基础水平;设置117个发热门诊,配置CT等设备,提升发现病患能力;设置200个发热哨点门诊,筑牢发热诊疗服务网络网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疫情的延续就意味着给医院发展带来深刻的思考,要不断壮大感染科、传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诸多学科建设,有一支技术过硬、团结谦虚的团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能共同挑战疫情,同时需要有一个强大公共卫生预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对病毒全基因组的测序、治疗方法的应用、临床药物的使用等。
“要科学理性看待疫情,小小的病毒已给我们很多教训,科学公共卫生体系和预警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决策也很重要,但我们更需要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本届论坛主席、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希望有一个有效、敏感、科学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预警体系,也希望这一体系是一个法律的体系,是一个自动启动的体系,是一个更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的体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孙国根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