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少儿艺术大典两大赛道同启:线下“星”体验火爆BFC阅外滩书店
2020-07-2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2020上海国际少儿艺术大典的两大赛道 “小音咖”艺术大赛和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已经启动,消息就传到了世界各地。“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这是所有参与赛事的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注重孩子艺术才能的多样化表达

前天,在BFC外滩金融中心北区文创里地下二层的BFC阅外滩书店,举行了艺术大典七大系列之一“星工坊”活动——亲子音乐工坊之尤克里里制作。由来自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与上海“小音咖”的专业老师,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现场制作尤克里里。在亲手制作完尤克里里之后,老师们鼓励孩子拿起画笔,把心中最爱的图案画在琴面上,然后再用这把尤克里里弹奏美妙的音乐。

少儿艺术表达不是简单地唱一首歌,弹一支曲子,而是从做琴开始,将各种艺术融合起来。很多活动参与者表示,活动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别有生趣的体验感,也让他们拥有了共同的难忘回忆。据了解,小音咖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儿童的音乐素质教育培养,专注于为4到12岁儿童提供完整的音乐教育,旨在用音乐教育培育更优秀的人才,运用综合素质培养的艺术教学理念。此次7月16日到8月21日举行的“小音咖”艺术大赛聚焦西洋乐、民乐、声乐三大版块,主办方将派出5000名选手推荐官,从上海数万名音乐少儿中角逐出金、银、铜等奖项。

应该说,注重孩子艺术才能的多元化表达是今年上海国际少儿艺术大典一个致力的方向。绘画不是只能画在画板上,也可以画在亲手制作的琴面上,然后再用这琴奏出美妙的乐曲。这也让孩子知道,艺术其实都是相通的,绘画里有音乐性,音乐里有画面感。“小音咖”艺术大赛各项活动中就体现了这种艺术表达的融合。 

孩子对诗歌的热情让人吃惊

同期启动的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已处于征稿阶段,但孩子对诗歌的热情已经对评委感到吃惊。本次大赛现代诗评委会主席艾琳,是澳大利亚华裔女诗人,中国诗歌学会的首位澳纽会员。她负责了大赛海外征稿工作。孩子们一听说在中国上海有这么一个大赛,兴奋极了,已经有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德国、瑞士和韩国等国孩子准备报名参加大赛,届时将有中文、英文、日语等语种的作品向大赛投稿,她会将这些诗作翻译成中文,以参与统一的评审。

在艾琳看来,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得他们的诗作有一种让成人惊叹的力量。孩子也是最有创造力的,无论是写诗、还是写书法和绘画都是如此。这份创造力需要呵护。这显示了上海举行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十分有必要。

之前,作为2020上海国际少儿艺术大典七大系列之一“星讲堂”的重要内容,艾琳与本次大赛的另一位终审评委、上海著名诗人古冈已经在网上给孩子们上了两堂直播课,分别名为“鸢尾的旅行——陪孩子写诗”和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跟徐志摩、卞之琳学写诗”。在互动之中,孩子们对于诗歌的热情以及新新诗创作水准大大超出了两位诗人评委的意料。

尝试建立少儿诗书画的评判标准

其实在启动大赛之前,组委会和专家评委一直在讨论建立少儿诗书画的评判标准问题,既然艺术的呈现者是少儿,那就不能用成人艺术的标准去评判,这不公平,也不合适。需要建立新的标准。

昨天,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在BFC阅外滩书店举行了第一场线下讲座,由大赛终审评委、上海著名诗人古冈和同为评委的90后诗人朱春婷来给孩子们讲“诗歌笔尖下流动的旋律”,身在澳洲的艾琳以直播的形式参与了现场互动。 

曾获得第四届上海市民诗歌节“新锐诗人”称号的朱春婷毕业于上师大中文系,现在是上海一所公立小学的语文老师,平日里她还和几个爱诗的同学开了一个名为“漫游者之诗”的公众号,时不时地会在上面发表一些诗作。

朱春婷告诉青年报记者,她平时在学校也会让孩子们接触一些现代诗。现在的孩子对于诗歌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让她很是吃惊。但现在的问题是,现代诗的创作其实是被排除在语文考核之外的,这主要是因为还缺乏评判童诗创作的标准。很多原本很有诗歌创作天赋的孩子只能转而创作其他文体,这是令人痛惜的。所以在朱春婷看来,举行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其实也是力求通过赛事来建立一套童诗的评判标准。在她眼里,不要过于约束孩子的创作,只要是直抒胸臆,情感真切,具有想象力的童诗都是好诗。

这一点也得到了参与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儿童画评选的张聪聪的认同。张聪聪是上海市少年儿童业余美术学校的老师,她告诉青年报记者,当然无法用成人画的标准来评判儿童画,所以大赛举行过程也是一个儿童画评判标准讨论的过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