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搬砖男孩”手里的那块“砖”,你手里也有
2020-07-30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冷梅

一身戎装,脱胎换骨。四年前,那个收到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正在工地搬砖的男孩魏凯伦,本科毕业了。曾经的“搬砖男孩”,如今已成为堂堂正正的军官,迎接他的将是人生新旅程。

当年工地搬砖,一天能挣50块钱。魏凯伦就是这样自力更生,为家庭减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魏凯伦站在村口高处,激动地对着大山呐喊:“山,我走出去了!”生在大山,兄弟姐妹4人,家庭的负重让他渴求走出大山。可是大学四年,依然是人生苦修。军校有铁的纪律,磨练心性和意志成为必修课。曾经一度,他也陷入深深自卑:“感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压力特别大,总是做不好。”大男孩哭了,在高手云集的军校,他突然发现自己“连吃苦也吃不过别人”。

后来,让魏凯伦突破困境的是一件小事。一次因为没系好鞋带,被班长痛批,突然,他才明白:“不是做不好,而是没想着要做好。放不下身子去做,更下不了狠心去干。”这句话在理,有时做不好,只是对自己还不够“狠”。比起搬砖的苦,更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生的坐标究竟在哪里?有的人,不思进取,一味佛系;有的人,贪恋小安逸,得过且过。可是人生仅此一遭,唯有奋斗才不辜负大好年华。

“搬砖男孩”手里的那块“砖”,是什么?是对清苦的不馁,是对梦想的不弃,是倔强得可爱的自尊,是做得了小事的朴素,是但凭自己一双手从逆境里突围的那股拼劲儿和硬气儿。

所有世间令人仰望的广厦,不正是这样一块块埋头流汗的小“砖”垒砌而成的吗?而大到一个国家的恢宏巨筑,不也正有赖于每个普通人手里的那块“砖”吗?

你看,扶贫路上的上海青年孙羽捷,把人生掷地有声的脚印刻在了最泥泞的路上。这个9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深度贫困村里,吃从未经历的苦,看从未见识的村,穿坏了若干双鞋子,踏遍乡间的烂泥路,见证了云南大理永安村脱贫最后的涅槃。

你看,最美“独臂”女孩张超凡,命运让她失去左臂,她却用右臂书写了不屈不挠的生命乐章。今年4月,张超凡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她是90后校长,支教山区的年轻讲师,参与社区治理体系再造的创新者,出访欧洲用全英文向世界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青年代表。

还有曾在抗疫前线勇往直前,勇担重任的1.2万名90后医护工作者,生动演绎了青年人心中的“奋斗”二字如何与伟大中国梦同频共振的群像。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时寄语: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确实,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吃得起苦,受得了累,做得了小事,方能成就大事。

当我们抬头看向远方时,不用过分纠结于暂时的困境。就像“搬砖男孩”父亲劝诫儿子时最平实的话语:“你把被子叠好了,把小事做好了,别的事也都能干好。”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小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梦想的路上,有时我们欠缺的只是肯下苦功。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