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感染疾病“院中院”!看这些区域性医疗中心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2020-08-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近期,上海一批区域性医疗中心晋升为三级医院。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这些区域中心医院发挥着怎样的纽带作用?

记者近日跟随上海市卫健委走访松江区区域医疗中心——松江区中心医院,这是上海首批22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这里正在打造传染病负压病房,一旦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当于在短时间内启用一个区域性的“小公卫中心”。

  隔离单间改为负压病房  

作为近年来上海大型人口导入区之一,松江区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76万人。因地处G60科创走廊沿线,松江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员往来流动活跃的区域。

新冠疫情发生后。 在松江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一体化管理成为这里的一大亮点。整个感染科病区与医院其他区域相对隔离,犹如一个小型“院中院”,目前全部调整为发热观察病房,共计43间单人隔离病房。7月3日起,院内还启用了缓冲过渡病房(共16个单间)。

在这里,三月份感染科完成了CT配置,真正实现了“挂号、配药、检验、检查、治疗”五不出门一体化管理。

据介绍,即将启动的升级改造项目,全部为软件升级,其中包括隔离单间改为负压病房。全市除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之外,这里成了设置单间留观病房最多的医疗机构。

  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到日均2000人次  

如今,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然而防控工作却丝毫不敢放松。

松江区中心医院根据单向流动原则,对原先交通道口进行物理封隔;同时在门诊广场搭建帐篷,设置预检分诊区域;在入口处安装红外线测温仪,通过“扫、填、测”三步曲,加强入口管理。此外,医院还设置了2处独立采样点;重点加强对境外回国人员、复工复产复学人员的防控以及应急处置等。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我们目前发热门诊每天接待100人次左右,最高时曾到达过400人次,疫情期间总共为2万余例疑似病例进行核酸检测,而在特殊情况下,我们的核酸检测能力已经提升到了日均2000人次。” 松江区卫健委副主任赵学军表示。

除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松江区中心医院在全市率先运行区域影像、临检、病理等三个中心,覆盖松江区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6家二级医院,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互联互通互认的区域。

  “纽带”作用正不断增强  

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型医疗机构,各大区域性医疗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10月,上海明确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浦东医院等25家为首批建设单位,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这意味着区级医院的定位、功能、标准重新规划布局。

除了松江区中心医院外,各个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纽带作用正不断增强。

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作为疫情防控定点联系医院,承担起了守护上海东大门的重任。医院通过救治、医学观察和医院防控的三个闭环的严密管理,守住了医务人员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的两条底线。

而徐汇区中心医院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经验优势,成为沪上首家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通过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加码”,不断提升医疗和管理能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