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他们播撒新时代的种子
2020-08-06 青年

【编者按】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大国。我们的民族从农耕走来,我们的祖辈从乡村走来,无论如今身处何处,根都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

如今,上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移居乡村。他们不仅是追求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更是撸起袖子为乡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从今天开始,青年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报道。聚焦这些来到乡村的年轻人,看看他们在这片父辈曾经付出毕生心血的土地上如何继续深耕,播撒新时代的种子,展现新时代年轻人的风采。

青西郊野公园核心范围内唯一的原生村落莲湖村,2019年被列入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我就住在公园里。”每次有人问起来自莲湖村的张星家住哪里的时候,她的回答都会让对方难以置信。是的,上海有17座郊野公园,而莲湖村是目前上海唯一一个坐落在青西郊野公园的行政村。距离屋子咫尺之遥就有清水依依,方圆几公里看不到垃圾。白鹭为邻,采莲嬉戏。

2018年,莲湖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同年被列入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青浦区唯一)进行重点建设。这些年,1987年出生的村党总支书记周红萍见证了村里发生的欣喜的变化。

  村里动起“美容刀”  

  儿时的清水蓝天回来了  

莲湖村是青西郊野公园核心范围内唯一的原生村落,莲湖村以“大莲湖”为名,6000亩湖水盛开莲花,盛产莲藕、鲜菱、鱼虾,4.25平方公里的村庄拥有沿湖60%堤岸风景线,兼具诗意与野趣。

村内河道纵横、生态环境独特。拥有典型水乡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百态。这里烟波浩渺、白墙黛瓦,阡陌交通、井然有序,田野稻谷飘香,果实累累。信步于蜿蜒的沿湖走廊,两岸绿意葱茏,水面波光潋滟,舟楫点点,鸥鹭翩翩。

去年,85后莲湖村姑娘张星返乡创业,谈及为何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她坦言,一方面惊艳于村里发生的变化,一方面想要将茭白叶编结非遗技能传承下去。

回村里一年多了,这名返乡创客亲身感受了村里每个角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没改造的时候,私家车压根开不到家门口。当时的路面比较狭窄,只能通过三轮车,现在的路拓宽了。我读书前,有人在河里游玩,但后来河水越来越脏,如今河道经过整治后又恢复到了小时候记忆中的清澈干净。马路上看不到任何垃圾,就连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大家不再随手扔垃圾了。”

“经过改造后的村庄变化很大。村民就生活在公园里,游客不仅能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还能深刻感受到上海新农村的变化。”和张星同龄的周红萍这些年见证了村貌村容一点一滴的变化。2010年她从上海电机学院毕业后,在外企实习。当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去德国参加培训,入职外企;抑或到村里上班。几番犹豫,她做出了一个在当年还颇为大胆的抉择:回到村里。

刚回村的时候,恰好赶上村里开始新农村建设,污水排管、道路建设、墙面粉刷……2014年开始,莲湖村成为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又动了不少“美容刀”。

2018年5月,周红萍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走马上任没过多久就临危受命,“莲湖村要打造精品村”。第二年,这个全市唯一一个长在公园里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列入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民住在公园里  

  年轻人回乡的次数变多了  

莲湖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锁定的项目有“一站二中心”、智慧村庄及公众号运行、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百年老宅修缮、双桥景观改造、村内公共空间景观提升、莲谢路两侧景观绿化提升、电力扩容、给水管扩容、村内架空线入地、村庄及庭院风貌提升工程、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机垃圾处理站及码头、朱舍综合服务用房等15个项目。每一项的变化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彼时,村内还建立了上海市第一个以河长制为主题的村级工作驿站“清水驿站”。莲湖村的河道有15条之多,很多河道地处偏远,步行无法达到。于是,一个“清水驿站”应运而生,聚集了展示莲湖村河道信息、实时监控河道的现状、无人机航拍监控、排水口管理、船只管理、河长履职、问题流转处理及河长邮箱等主要功能。驿站建成后,实现了河湖管理智能化、巡河轨迹可视化、问题交办快捷化、数据分析全面化,为莲湖村辖区河湖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莲湖村的村民都是沿河而居,水质是否达标是家家户户关心的事。我们任命了一批民间河长,定期巡河。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还能形成水质监测对比图。”周红萍介绍说。

动过“整形手术”的莲湖村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周红萍笑言,随着村庄的“颜值”越来越高,年轻人回家看看父母的次数也变多了。“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我那些到市中心定居的老同学就带着朋友来到村里,这里每一季的景色都不同,百看不厌。”

建设示范村相对容易,但要守卫这一成果着实很难。为此,村里专门采取了网格化党建的模式,每个网格都有志愿者负责,不留一处死角。

  见证新农村产业升级  

  从生态宜居到实现乡村振兴  

当硬件建设和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后,产业升级又成为下一个难题。据周红萍介绍,现在莲湖村的产业还是以农业为主,4.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200多亩稻田,其中1100多亩是种植蛙稻米的水稻田,配合公园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村里开辟了蓝莓园、红柚园等,还种植了1000多亩莲花。

最近,莲湖村正面临产业升级的事。“莲湖村的发展离不开公园的发展。我们原来的产业达不到要求了。所以,最近在探索开设更多研学场所。”周红萍解释说,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离自然太远了,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生态村,完全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孩子们可以体验割稻、制糕、采摘莲蓬、烧莲心等农作活动。

青浦区农业农村委村镇建设科负责人沈雪明也是莲湖村发生变化的见证人之一。“经过改造,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莲湖村地处长三角绿色一体化核心区域,围绕五个振兴进行了全方位建设。”

但沈雪明也表示,下一阶段,要实现由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现在只是生态宜居方面实现了振兴,大的乡村振兴还在进行时。不管是村民的文明素养、社会治理,还是产业培育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需要持续推进。”

═    对话    

乡村建设离不开年轻人

青年报:你心目中美丽乡村是怎么样的?

周红萍:现在村庄的空心化越发凸显。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回来,参与建设美丽乡村。

青年报:你觉得年轻人可以为村庄做些什么呢?

周红萍:他们可以带来更多活力。青年对新鲜事物的理解不同。同样是做民宿,普通村民做的与有专业技能和经营理念的年轻人还是不同。

青年报:你对美丽乡村有何愿景?

周红萍: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产业增收上,未来,我们希望引进一些企业落户,聚集更多资源。也希望村庄能留下更多年轻人。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