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不让“网红”变“血红”,要来点硬核办法
2020-08-10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暑假期间,很多游客选择了去大西北,比如青海省格尔木市。茫茫戈壁,辽阔苍茫,让人顿感心旷神怡,尤其是在G315国道的某一段,不把那种感觉拍出来“炫”给身处拥挤城市里的小伙伴看,简直都白来了。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认同。

比剪刀手,还是酷酷地托着下巴?是冲镜头微笑跳起,还是四十五度看向侧前方?拍照POSE想得入神,国道上的来车喇叭再大声,他们似乎都听不见。于是,这个不算景区的“网红打卡地”,2年来因为拍照已经出了8起交通事故,白岩松老师急得在电视上喊“别把‘网红’变成‘血红’啊”!

在流量时代,去“网红打卡地”打卡,能收获羡慕的眼光甚至流量红利,所以总有人要去冒险躺或趴在路上“创作”。可能被撞死?在这些人的心中,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我又不是傻子,哪能那么容易被撞死?”这念头,跟市区里那些闯红灯的车子和行人,如出一辙。

对于这样的“冒险”,我们当然不能只说一句“活该”了事。如果真出人命,可能被毁的就是几个家庭;最可怕的是,一旦听之任之让这段路发展成“网红打卡地”。那么,以后哪儿有漂亮风景的路段,哪儿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打卡地。不仅国道的通行功能受阻,它的通行风险也会越来越多。

我们的社会,需要反省对所谓“网红”的纵容程度。流量的本质,是无论好坏,只要有流量就会有利益。也因此,对流量的盲目追捧,造成了对是非善恶边界判断的模糊。

跟风是人社会性的一种体现,你觉得“跟风去一个景点打卡有什么意思”,他想的却是“千里迢迢来都来了不如去拍张照”。不要寄希望于游客都能自觉讲素质,8起事故的新闻吓不走他们,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游客知道这个地方后,跃跃欲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这种路段,游客想拍的,就是那种“路从天上来”的感觉。说“堵不如疏”、不如在旁边专门开辟拍照点的朋友,想法还是简单了点。

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严格的治理。当地交警部门说,他们已经加强了巡逻管控力度,甚至专门为此派了一组人在这里巡逻。当然,我们理解当地交警部门:这段路原本只是正常通行的国道中的一段,而且是在人烟稀少的大西北,辖区的交警部门需要负责的路段有数百公里,差不多是东部省份整个省份的长度了。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要专门分出人手来管理这一小段“网红打卡地”,已经算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了。

还能怎么治理?需要一些更加具体的措施。首先从法律法规上,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地方法规设置一些“严管路段”,在这些路段的违法违规行为,从重从严惩处;其次是加强宣传警示,在接近此类路段的公路两侧,可以树立一些警示牌,将此类惩处条款明文公示;最后是增加电子化监管设备,一旦有类似行为发生,可以从人脸、车牌等识别主体上,找到违规者。

好的公序良俗,当然需要社会公众的集体努力,但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一些城市推行“礼让行人”,能仅仅依靠司机的自觉素质吗?公众能自觉自发去推动,那当然最理想,但对少部分不自觉的人,我们要有想法、也有办法去治理,那才是科学严谨的社会。

当然,公共资源的管理部门,压力已经很大。如何治理,也不妨利用点“网红”效应,一来集思广益,二来也是让更多人了解、理解关于这些网红路段的管理思路和措施。“网红”本身不是贬义词,用得巧了,它就是个社会自我管理、良性运转的利器。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