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连发高温预警!专家提醒: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
2020-08-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热热热!今天大家出门,都感受到太阳的威力了吧!不好,又有人中暑了!

上海中心气象台今天10时52分更新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目前本市气温正快速上升,预计中心城区、浦东、青浦、闵行、嘉定、宝山等地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达到37℃,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更新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连续高温天气热得着实让人直呼“伤不起”!由于中暑,被送进医院的中暑患者开始增多。

18岁的小吴是一名搬运工,8月11日当天在34℃的高热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工作一天后,下午5时左右,小吴开始出现全身抽搐,随后出现神志不清,伴发热、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家属急忙呼叫120,送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

据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万健介绍,经初期的紧急抢救后,小吴的体温由超过42℃逐渐降至39℃,遂收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直至第二天下午小吴才苏醒过来,肌力恢复,顺利撤除呼吸机。目前小吴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部分生化指标仍有异常升高,仍需要继续治疗。

除了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沪上各大医院急诊科就诊人数不断上升;而120急救出车量同样骤增。昨天上海气温突破38℃,120中心城区急救量突破了1300车次,创下了今年急救最高纪录。根据120呼叫中心统计,其中疑似中暑病例有20多例。除了老人外,也有几位年轻人因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有出现中暑症状。

>> 专家提醒 <<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

“老人、孕妇、身体素质本身较差的人,以及驾驶员和户外工作人员,都属于中暑高发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万健主任表示,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面对连续高温,万健主任表示,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会危急生命。

在高温天气里,怎样做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专家表示,首先应做到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大小,市民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应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应该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外出活动。对于热衷运动的年轻人,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前后注意环境的温度差,不要忽冷忽热。市民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

而65岁以上并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室内中暑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确认他们的安危,密切关注他们是否有中暑的迹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