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水岸:丽娃河畔 文创之舟
2020-08-16 生活

水中倒影的丽娃河书吧。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多少年来,丽娃河给华师大的校园带来一种舒缓、温润和柔情的品质,也被誉为这片当代先锋诗歌圣地的文脉所在。曾经在华师大深造的诗人宋琳如此描述:“如果这世上真有所谓天堂的话,那就是师大丽娃河边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

如今的丽娃河畔,有一座别具一格的书吧。当年的教材科仓库今日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如一叶扁舟融入了丽娃河的美景,充分彰显当下校园的建筑美学前沿理念,也是沪上水岸文创空间改建的经典模板。

书吧前面是很有设计感的下沉广场。

  临水    绿荫环绕的阅读空间  

位于丽娃河华师大校园流域的中段,丽娃河书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让负责设计建造的日清设计深感重任在肩,也颇有发挥空间。

日清设计的设计师李晟表示,2017年去现场勘察时就被那里的景致吸引了。“这个仓库的位置就在整个华师大校园双轴中心的地段,这是非常好的位置。当时看到虫二亭有一些孩子在玩耍,河边也有人在垂钓,整个生态环境挺不错的,”李晟说,“我们当时就决定要尽可能地保留这里的原生态,保护草木原本的状态。”

经过日清设计的筹划,把原址附近的一些比较小型的、本身形态也不太好的树木搬除,同时保留了70%的树木。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也充分利用了丽娃河的水岸资源。“这里有着很出色的天时地利条件,丽娃河本身就是清水河,我们在勘察时到河对岸各个角度去看,最终定下了设计方案,就是为了把整个建筑融入到丽娃河区域的自然氛围中去。”李晟说。

大面积的玻璃窗,给书吧以敞亮通透的感觉。

原有废弃的教材科最终被改造成为书斋,形成较为私密、安静的阅读空间,书吧一层向沿河景观面打开,作为开放空间,充分利用沿河景观资源,设置阅览、交流空间;同时提供咖啡、茶点等简餐,满足了学生、老师、市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的需求,打造一个学习、休憩、交流的新中心。

书吧附近的虫二亭也进行了修缮,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日清设计对亭身做最大程度的保留。拆除原有玻璃门窗,将空间打开,利用锈蚀钢板对亭子扶手、楼梯的造型进行重塑,并将底座修缮为雕塑的形象,意示历史之舟,承载着华师大辉煌的校史,亦如一盏水灯长燃希望的烛火漂浮在河面上。

丽娃河书吧与虫二亭相互辉映,形成了华师大丽娃河畔一片全新的文化空间。

  更新    旧改将成为一种趋势  

尽管如今的丽娃河书吧异常精致,融合了历史氛围和时尚元素,但整个书吧的改建过程却遇到过不少挑战。

最初启动丽娃河改造项目是2017年5月,而直到2019年5月丽娃河书吧正式对外开放,其间持续了整整2年的时间。之所以时间跨度如此长,日清设计石哲宇告诉记者:“从技术上讲,原来的教材科仓库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筑,所以它的一些技术图纸都没有了,只能现场勘测,包括原建筑一些结构的老化,都需要去修复。还有整个场地的埋线等操作对后面的施工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当时施工进行了将近8个月。”

玻璃砖的使用,让内部更明亮。

设计师李晟做了更详细的补充,原有的教材科仓库的面积不足以支撑书吧的功能,而在保留原建筑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局部加建来完善书斋功能,对周边环境以及地域文脉进行回应。整体改造延续原有建筑坡屋顶,通过玻璃房、钢构架的置入,弥补原有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塑造入口的识别性。

丽娃河书吧的设计改建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设计师石哲宇很自豪地介绍:整个设计建造项目的总负责人是国内知名设计师宋照清,20多年前他也曾参与设计了新天地的改建,当时新天地有个太平湖,所以这次丽娃河书吧的改建过程中,宋照清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未来丽娃河书吧的设计改建经验也会被运用到许多项目中。

李晟表示,接下来的5年是以改造和修缮为主的一个新5年计划,所以未来旧物改造会成为一种趋势。“上海整体的改造的工程量今后会越来越多,所以每一次改造修缮经历,包括丽娃河书吧的改建都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作为水岸改建的一种模板。”

  融合    聚人气的开放场所

2019年5月丽娃河书吧正式对外开放,参与了整个改造项目的石哲宇感慨道:“虽然只是一个300平方米不到的建筑,但对于我们设计师和建筑师来讲,责任感还是蛮重的,而且我们也都有着校园情怀,丽娃河书吧的落成满足了我们的一个理想。”

舒适、随意的内部布局。

未来中国的校园更需要怎样的空间?设计师李晟坦言,这也是他们一直考虑的问题。“丽娃河书吧盖成之后,我们也拍摄过一些品牌宣传视频,当时看到里面都坐满了,可以说成了一个网红的景点。”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书吧一段时间没有营业,日清设计也恰好利用这段时间对书吧进行修缮和清污工作,“我们在施工的时候,经常会被老师和学生问什么时候书吧能恢复营业,还有老师要求我们快点完工,可见这里的人气已经非常旺了。”李晟说到这里,语气充满了欣慰。

丽娃河书吧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她美妙的水岸景观,同时也因为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学习的多功能文化空间。“现在校园的空间和以前教育空间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更多的是黑板、座椅、课堂……而如今从幼儿园直到高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市民都是很开放地坐而论道,平等交流,互相激发各种思考的方式,或者是拓展人脉关系,为未来做准备。”李晟觉得这是他们设计这个空间最乐于见到的事情。

石哲宇对此也极为认同:未来校园进行改造的需求会很大,量也会很多,校园需要类似丽娃河书吧这样的开放空间,有时尚元素,有美妙的环境和氛围。“对于我们来说,丽娃河书吧的设计改造经历也是对自己之前的一些思考的验证,我们希望在校园里做出让学生、老师喜欢的建筑,然后这些空间也是真正有用、有价值的,这就让我们设计师很欣慰了。”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