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洋溢田园,金智惠民送暖,建行大学学子下乡实践再续前缘
建行大学去年发起了“金智惠民——乡村振兴”暑期下乡计划,吸引了上万名学子热情参与。今年8月,学子们再次相聚,共赴田园。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下乡实践计划又有了升级,建行大学上海市分行分校从各大院校招募了1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未来的一个月内,深入浦东、金山、松江等地进行暑期下乡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金智惠学”培训,赋能下乡学子;“裕农通”服务体验推广,送金融服务上门;“金智惠民”公益培训,普及金融知识;乡村机构跟岗,体验“劳动者港湾”;“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开展乡土调查;地区特色专题研学活动这六个方面开展实践。
学子们将走进麦地梯田、乡野农村、感知民生,送金融知识、扶贫政策到乡村,并将在基层网点跟岗,在学思悟践中以赤子之心描绘乡村振兴的梦想,通过新金融实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农村更需要新的金融理念
8月4日在曹路镇星火村,8月5日在竖新镇永兴村,8月6日在顾村镇广福村,8月7日在航头镇福善村,建行上海分行暑期下乡实践小分队的学子们见证了一个个“裕农学堂”的挂牌成立仪式,并且利用这个暑期亲身参与、体验了“金智惠民”系列活动在乡村地区的落实情况。
据福善村的相关干部介绍,这里的“裕农学堂”原本是一个小卖部,在村里与建行上海市分行达成了共建协议后,把这里设立为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现在,上海各郊区都有“裕农通”服务点挂牌了“裕农学堂”。建行大学每个月都在这里开设课程,为村里的人们讲解金融知识,提高防护意识,介绍金融服务,颇受村民们的喜爱。
建行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后,为村民们提供了足不出户缴费、办社保卡等便捷服务,如今随着“裕农学堂”的成立,建行大学的学子更多地深入农村,传播金融理念,开发全新创意,与当地民众一起探索振兴农村,谱写助农惠民的金融篇章。
建行学子们通过拜访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上海的乡村生活、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宜居情况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开学就将前往格拉斯哥大学读研的黄晨东表示:“这次我们深入农村的基层,近距离观察、体验到了这里的基层工作,与村民们真切地进行了交流。”黄晨东说:“我感觉农村的变化非常快,比如这里的福善村,在经过了综合的治理后,它的整个环境人文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非常现代化。”
在攻读财务分析专业的黄晨东看来,农村在金融方面的需求跟城镇有一定的区别,这里不仅需要金融知识的普及,需要金融区域服务的推广和辐射,更需要新的金融理念。“现在这个时代金融投资的方式很多,村民们在掌握投资风险的情况下,也可以去购买新的金融产品,比如证券基金,比如建行推出的那些很实惠的金融产品。我们不是要把某个产品介绍给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转变金融理念,去尝试着更多的理财选择。”黄晨东说。
以社会担当换来信任
今年的建行大学学子下乡多路进发,多线实践。学子们充分感受了上海新农村的高速发展。青浦实践分队的学子们在知名乡镇企业上海彭世菇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实践,加入了练塘食用菌种植基地的生产劳动环节,深刻认识到乡镇企业在农村扶贫与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松江实践分队通过参观智能制造企业伟本智能,感受到了其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坚持。
来自立信会计的陈络是本次暑期下乡实践活动队的队长,她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参加建行大学下乡实践活动。去年的经历不仅让她收获非常多,而且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所以当时陈络就决定如果今年建行大学继续推出下乡实践的话,自己还会来参加。“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或者是三农问题这种课题,除非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其他一般都只会出现在什么思修课或者党的政策方针学习中,这些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比较空,但是通过建行大学的下乡实践活动,学生有机会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的现状,也能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陈络说。
陈络表示,以诚意换信任,这恰恰是建行作为国有银行的一种社会担当。“农民在选择金融服务时,比如贷款之类的,他们首先是担心风险,所以要得到他们的信任必须付出诚意与努力,和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对于银行来说,也许工作量很大,利润却并不高,“但是讲社会担当,建行这样的国有大银行就做出了表率,率先推动这种普惠金融战略去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农村,与农村共建,共同发展。我觉得给我的震撼挺大的,因为第一次觉得真正看到了那种传说的金融下沉的感觉。”
作为一名大学生,陈络坦言有时候会很想去追逐一些比较速成的东西,或者选择一条可能结果比较明朗的。“但是建行做普惠金融这种事业的话,其实你也不知道最后到底会做出什么,或者对农民农村会有多大的帮助,但建行还是选择率先领头,然后坚定地走下去。学子下乡实践活动也没有因为一年热度过了就结束了,今年有,明年还会有,我们学生能从中学到一种精神。”
新元素将助力农村振兴
让建行大学学子们另一个感触颇深的点就是越来越多的新元素加入到上海农村的振兴事业中,新科技、新媒体与建行的新金融战略相融合,凝聚了极大的共力。
在亭林镇的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学子们感受了农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原生态农庄带来的高效率;在亭林医院,学子们见证了建行亭林支行以金融科技助力其转型成为都市型智慧医院,以及智慧机器人“小亭”为市民带来的便捷;在月狮村,学子们目睹了花卉经济、休闲产业的繁荣;在聚源桥,学子们体验了农作物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线上火爆营销;在沈家大院,学子们参观了由百年老宅变身的花厢小型奢华酒店;在吾舍农场,学子们领悟了这里代代相传、踏实并创新的务农精神……如此多的耳濡目染,也让建行大学的学子们更坚定了用自己的技术和理念为上海新农村振兴加入新的元素。
在澳洲留学的闫亚辉表示,建行一直在着力帮助农村产品进行宣传,甚至主动上门提供合作服务,帮助农民降低风险。在这次的下乡实践活动中,闫亚辉所在的小组的实践课题就是面对年轻客群进行新媒体包装营销。过去的一周,闫亚辉和小伙伴们走访了福善村多个农产品销售点,拍摄制作了不少农产品的抖音宣传视频。“我们收集了很多素材,制作了一些视频,有的是抖音的短视频模式,有的则是很正规的宣传片,希望能把福善村的农产品通过抖音这样的平台,推介到年轻的客户群体中。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这里的村民。”
闫亚辉认为,对农民来说,新媒体这个概念是比新的金融理念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的。“对于新媒体和新的金融服务,许多村民分开来都能接受,但是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觉得不靠谱。他们会认为银行应该是很正规的,怎么和抖音视频结合在一起?但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这种相结合的视频后,他们也在改观。”闫亚辉说,“如今的社会变化太快,金融服务也会多元化、多形式地出现,相信新的元素与建行惠民的产品相结合,会对振兴乡村提供重要的帮助。”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