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半,上海音乐厅用重启迎来90周岁生日
2020-08-2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封闭整整一年半后,上海人心目中的“音乐厅”——建成90周年的上海音乐厅,终于修旧如旧,要在9月6日重启了!8月20日,音乐厅发布了纪念90周年的系列演出和活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持续4个月的纪念演出堪称一个小的“演出季”,其中传递出的核心理念是:90岁的上海音乐厅并非一位“耄耋老人”,用音乐沟通年轻人、与时代同频共振,仍是她的追求。

  谭盾《武汉十二锣》献寿礼  

今年恰逢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9月-12月,为期四个月的“历玖弥新——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将与广大市民见面,54场音乐会及观众开放日、高峰论坛、艺术大展、线上直播等活动,让观众们全方位感受音乐厅的千姿百态和无限活力。上海音乐厅全新版官网也已上线启用,演出将于近期开票。

“由于疫情,今年挑战的确很大,”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告诉记者,音乐厅因为没有自己的驻厅演出团体,所以演出资源不确定因素很多,“重启后的开幕音乐会,我们曾尝试过很多方向,最终选择了谭盾来指挥演出《武汉十二锣》。”

这场开幕音乐会将于9月19日上演。谭盾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青年琵琶演奏家韩妍为上海音乐厅重修开业奏响最强音,呈上一份重磅生日大礼。这也是谭盾创作的、被誉为“声音的纪念碑”的《武汉十二锣》,在线下舞台的中国首演,这部作品在今年疫情期间曾通过线上传播给予世人鼓励与支持。

同时,谭盾将特别为上海音乐厅90周年送上音乐祝福——根据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改编创作的《天地再生•生日快乐》,作品同时期许“天地再生”的音乐理念能让听众领悟到世界轮回流转不息的自然规律,无论是人类还是宇宙,在历经挫折后都将迎来充满希望的新生。

  挖掘扶持本土音乐家  

“上海音乐厅的核心定位是音乐,尤其是古典乐,”负责节目内容的副总经理叶飞告诉记者,但音乐厅重修的过程中,由于疫情的关系,“原定的国外演出,有七八十台都只能取消或者延期。”为此,他们决定加大力度深挖本土演出资源,扶持新锐音乐家,“以前也在做,但今年无疑比重会加大。”

记者获悉,今年的“古典”类板块聚焦华人艺术家,星光熠熠。钢琴家陈萨、吴牧野、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小提琴家黄滨、00后大提琴家李拉、古琴演奏家龚一、二胡演奏家萧白镛、琵琶演奏家汤良兴、笙演奏家翁镇发等为沪上观众带来中内外经典音乐作品。

方靓说:“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将目光投向更多国内的艺术家和年轻人,在这场困境中,剧场和国内演出人,大家相互扶持,不遗余力地分担市场压力,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业界的新发展态势,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音乐厅,上海音乐厅希望在其建成90周年之际,汇集行业内外相关人士共同探讨剧场和演出行业如何转型发展,承担起一家专业音乐厅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为此,10月29日上海音乐厅将举办90周年线上论坛,拟邀请“欧洲音乐厅组织”、英国皇家阿尔伯特等国内外知名剧场、艺术家及行业研究专家,从剧场运营管理和艺术创作两块面聚焦讨论“面向未来,剧场如何再出发”的议题,并向世界直播。

  来听摇滚也没什么不可能  

“古典•变奏”是上海音乐厅音乐季坚持的主题,“古典”类项目坚守古典音乐原汁原味,“变奏”类项目不断发现音乐的更多可能性。《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人气乐队“福禄寿”“HAYA乐团”等也将进入音乐厅来演出,这样的“流量担当”,无疑将让90岁的上海音乐厅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其实以前音乐会也一直在尝试‘破圈’——以前国际名家名团为主,但每年也有这类尝试,比如邀请网红艺术家,今年换成了‘流量担当’,也是顺应现在多元化文化发展。”方靓说,“但再怎么样变,还是以音乐为核心。和年轻音乐人的合作,也是音乐厅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向。”

10月24日,在热门综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因一首《玉珍》“唱哭”全场的福禄寿乐团将献演上海音乐厅。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三胞胎姐妹组成福禄寿乐团,她们凭借极具辨识度的声线和深挚动人的词曲,在新生代原创音乐领域崭露头角,作品中还注入了电子乐的精巧灵动和古典音乐和谐深邃的美感。同样参加了《乐夏》第二季的HAYA乐团将于11月13日与观众见面,作为世界音乐领军人物,乐团成立至今获金钟奖金奖等数十次奖项。

同样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跨界”,还有在B站等网络上早已是“网红”的国风乐团——自得琴社。从昆曲到汉唐舞蹈,古琴独奏,民乐合奏,电古琴与电子音乐,自得琴社因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受到国内外一片好评。

“定义一个音乐厅,如果只做古典音乐,就是束缚了自己。”方靓说,也是时代“催熟”了这种跨界发展的趋势,“做这些乐队,体现了这个舞台的包容性。”

  重启后打造成城市客厅  

上海音乐厅长达一年半时间的修缮,此次只向媒体透露了一点“预告片”式的修缮内容,比如“座椅看起来没变化,但其实全部拆下来送到国外去升级了,坐上去之后就能发现完全不同了”。如此神秘,是因为音乐厅即将专门邀请媒体和市民前往探访、实地感受。

记者获悉,在闭关修缮一年半之后,音乐厅功能空间和配套设施得到拓展和提升,满足音乐演出、展览休闲等多种功能。未来,这座建筑的文化价值将不断外延。

比较典型的改变是4楼,修缮之后,音乐厅新开辟的四楼空间将变身成为艺术展览空间,即将在9月份迎来声音交互艺术体验大展“《真情无界》——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大展”。

“音乐厅规划在重新开业之后分时段、分空间逐步开放各个空间,直至实现公共空间全天候开放,变身城市客厅,成为城市中每个人的心灵归属地。”方靓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