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临港加速度”,需要更多快马加鞭的青春“跑团”!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郭颖
15年前,13个大学生成为临港新城管委会招录的第一批公务员。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依旧奋战在临港一线。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滴水湖畔揭牌。由此,无数个热血青年前赴后继,投身于这片美丽的土地。
一年来,新片区集结了不少青年人才:全国遴选公务员25个,来自全市挂职的选调生更是达到30多人,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绝大部分都是90后。
无论是被美丽的家乡召唤返乡效力的本地青年王晓琳,还是被“一座城,一份业,一群人”感召的清华博士刘贺语,抑或是90后杭州妹子周宁馨和交大硕士辛昊,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地甘当“临港速度”的基石,才有了“临港奇迹”。
一位从中心城区转岗去临港的85后说,之所以放弃过往,选择去临港重新开始,就是因为临港是一个变化非常快、非常多的地方,而且格局大,求贤若渴。
“临港速度”也确实惊艳了这些“高起点”的青年人才。他们眼看着一个个项目从最初表格上的文字描述,变为一幅幅红红绿绿的规划图纸,再变为身边的一个个工地、吊车、脚手架,最后变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成品……此生能有机会见证和亲历这样一股开发热潮,与有荣焉。
临港是上海发展的热土,新片区青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在上海的发展中留下印记。这,就是临港青年的情怀。
但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光靠情怀还不够。临港对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管委会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自主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人才购房政策微调等特殊政策,已有1000多人享受到政策优惠。
今天,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上海推出“三年行动方案”公布42条重磅措施,人才政策再度升级:打造国内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海外人才踊跃汇聚目的地和人才综合服务栖息地;加快实施国内高端人才直接经济贡献奖励政策;最大限度释放口岸电子签证政策红利,加快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临港新片区全域实施人才购房政策……
对于临港新片区青年而言,起点高,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必须通过选才、育才来为临港新一轮开发建设凝聚、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
临港新片区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应运而生。采取非全日制集中学习的灵活办法,力争用三年时间计划对 200 名左右临港新片区工作、生活的各界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培训。除了课堂讲授、研讨交流,还采用了现场教学、辩论竞赛、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社会调研、岗位实践、才艺展示、技能训练等各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这些贴心举措,体现了对临港青年的拳拳关爱。
临港大发展,离不开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英才。打造“临港加速度”,需要更多快马加鞭的青春“跑团”!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