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跨越百年,赓续青春力量,首本连环画、首演微团剧,系列活动多个“首发”
2020-08-21 青年

百年渔阳里终于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连环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一个世纪前,新渔阳里6号,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成立了,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2020年8月22日是渔阳里跨越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以此为契机,“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系列活动不但有主题研讨会,还有多个“首发”。

除了首发“渔young星光之旅”box沉浸式“寻宝”打卡、“渔阳里跨越百年”个性化邮折外,全国首本讲述青年团诞生之初历史的连环画已完成图文创作,“百物史料”精品展回顾历史,再忆青春。两部由上海学子带来的微团剧也将在8月22日当天首演。

  一本水墨连环画  

首本讲述青年团历史的连环画创作完成

百年渔阳里终于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连环画了!全国首本讲述青年团诞生之初历史的连环画《画说新渔阳里6号》目前完成了图文创作。水墨风格,66页“上图下文”形式精心呈现。据悉,连环画将于建党百年前出版。

>>>精心策划、组织,半年创作完成

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俞秀松等八名青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机关设在新渔阳里6号,如今的淮海中路567弄6号。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为了掩护和团结进步青年,同年9月,这里又开设了“外国语学社”。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带动下,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建立。

1921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团中央机关仍设于新渔阳里6号,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渔阳里的革命青年前赴后继、救国图强的事迹,一直激励着团员青年。

此次完成的《画说新渔阳里6号》是以连环画图文合奏的形式,将这段百年前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进行了创新演绎。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携手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精心策划、组织,历时半年创作完成。

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长期致力于红色连环画的原创出版。中心出版部主任刘蓉蓉介绍,今年3月启动这一项目后,他们和纪念馆一起梳理历史,定大纲,创作脚本,定下图意。

除了纪念馆提供历史素材、参考书籍外,刘蓉蓉和同事几次前往纪念馆采风,从渔阳里门头到展品摆设、内饰细节,都用相机记录,单照片就整理了百余张。

等待画家创作交稿后,中心编辑室里,他们扫描了所有画作原稿,去杂点修图,并再次修改文字,做好图文对应,“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们还需做批注工作,审定后才能定版式。”

>>>八旬画家执笔,水墨连环画呈现韵味

连环画创作的背后有不少故事。文字由青年脚本作家余阳编文,画稿出自八旬高龄的连环画家程国英之手。

全书共66幅图文,以精湛的水墨连环画技法呈现,既有宏大的五四运动等场景,又有对青年团成员在上海弄堂、石库门等处工作、生活、战斗的细致描摹,还有对青年团发起人成长经历的影像穿插回顾,厚重的历史以生动可感的图文栩栩再现,是传播“四史”、讲述上海红色文脉的创新之作。

早在3月,程国英就拿到了脚本,认真翻看后很有感触,一定要用画笔重现这段不畏艰难险阻直至新时代到来的青春历史。

“我接到任务后,脑中盘旋的一直是如何创作。”程国英给自己安排了每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量,有时画到午夜12点才收工,躺下后想到哪张图构图不够恰当,又会起身马上修改。

创作经验丰富的程国英表示,连环画的创作不应是对每页文字的图解,这样容易导致就事论事平淡无味。在脚本文字的提示下,创作者应加强对人物时代背景、环境气氛的深入表现,用画面扩展文字的信息量,使画面更有味道、有看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创作时,程国英会先以速写形式作即兴草图,铅笔稿呈现基本构图,包括环境、人物造型等。在此基础上再细化、丰富画面。等绘制正稿时,则以铅笔打底稿,水墨上色,更注重人物的眼睛、眼神等细节。

他曾因为要绘制渔阳里室内布置,让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的工作人员再次前往渔阳里,拍摄天井位置、楼梯样式,力求每个细节都能真实还原,“对这本连环画我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能吸引更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

除了创作者用心,这套连环画选材也颇为讲究,选用了铜版纸,利用其表面光滑、吸水性小的特点,通过反复叠加、擦、刮,制造斑驳、水痕的肌理,使其层次丰富多样。

纪念馆馆长洪颖哲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希望渔阳里首本连环画能得到青少年的喜爱,用心呈现的内容也可引导青少年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让初心薪火相传,明白自己使命在肩。

  两部微团剧  

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

8月22日,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里将会首演两部微团剧。在纪念馆展厅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将会首演《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而在渔阳里6号,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学校—— “外国语学社”旧址现场,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将带来《渔阳星火》。

为纪念“渔阳里”跨越百年,向新时代青少年讲述上海的革命历史,缅怀青年革命者锐意进取、以身报国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共青团黄浦区委员会、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联合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制作了原创红色主题沉浸式短剧《渔阳星火》。这部微团剧以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为核心,再现当年革命先辈和青年刻苦学习外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李然老师担任了《渔阳星火》的编剧、导演,上外飞那儿剧团的同学们担纲演出。

作为一支创立近20年、屡获全国与上海市大学生戏剧奖项的学生戏剧团体,飞那儿剧团的师生为了完美呈现演出,自2019年底,便已开始筹备制作。

他们查访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和调研“外国语学社”的红色往事,不断揣摩革命先辈的青春热情和爱国初心。李然也对剧本几经修改,对其中人物的年代、事件、关系、身份等细节反复核对,力求严谨。

正值暑假高温天气,师生们也没有休息,认真排练,对每一个场面、每一个动作都再三推敲,期望在8月22日当天达到最精彩的呈现效果。

另一部微团剧《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则是携手上海师范大学一起打造。首次以纪念馆展厅为演出舞台,故事主线匹配展厅陈列布展动线,将百年前渔阳里青年的革命故事生动展现在当代青年的眼前。

这部微团剧是沉浸式的音乐剧,上师大学子期待通过他们的演出,能让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更感动人心,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明晰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为迎接渔阳里跨越百年,团市委也联合黄浦共青团,开展“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传播好渔阳里文化,传承好渔阳里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8月21日下午,与市中共党史学会、黄浦区委共同举办“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主题研讨会暨第四届上海渔阳里文化论坛。

8月22日当天,渔阳里广场还将举办开展“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上海青少年主题活动暨“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启动仪式。“渔young星光之旅”box沉浸式“寻宝”打卡、“渔阳里跨越百年”个性化邮折等也均以首发的形式和青年见面。

  一场精品展  

线下看俞秀松烈士照片线上百余件展品呈现

见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大发起人之一俞秀松烈士的照片吗?见过1915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内页吗?

开展系列活动期间,青春之歌 唱响百年——纪念渔阳里跨越百年“百物史料”精品展以“线上+线下”形式,展出100余件精品,它们与历史交织呼应,为新时代青少年呈现一堂生动的“四史”教育课。

>>>《如果岁月可回头,青运藏品伴你游》

早在今年5月,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微信公众号就发出了藏品征集启事《如果岁月可回头,青运藏品伴你游》,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相关史料和藏品。征集以时间维度划分了八个部分,比如可以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时期相关的传单、报纸、图书、图片、档案资料等,又可以是青年团和革命青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与青年团革命斗争、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刊物、证件、传单、照片、名人遗物等资料。

相比公众征集,纪念馆联合上海市收藏协会启动展品收集的时间更早,半年前已经着手准备。上海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顾文豪说,在共青团发展历史中,能留下的老物件并不多,诸如画册、传单、书籍等纸质品恰恰又是最难保存的。

收集过程并非易事。纪念馆馆长洪颖哲说,刚开始时遇到了史料不足、展品种类单一、缺少展品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展览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拜访收藏家,寻求一个个精彩展品。正是在张文标、叶文汉、冯建忠、王海洋等收藏家的无私帮助下,展品日益变得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还得到了俞敏、沈逸炯等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人家属的大力支持,他们倾囊助展,提供了如俞秀松照片、李先念题词、明信片、蟹篓图等弥足珍贵的展品。

>>>线上展品148件,还有首次露面珍品

此次展览以线上为主,共分为“赤子之心”“反帝先锋”“反抗黑暗”“救国浪潮”“走向黎明”“光辉历程”“激情岁月”“十年曲折”“再创辉煌”九个主题。每个主题都配有丰富的展品,360度全景模式呈现,展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来的历史年轮。

顾文豪打开手机,进入线上红色主页面,渔阳里的门头,上海标志性建筑简笔画背景下,轻按黄色按钮“点击进入”,九个主题配以简单文字介绍一一呈现。

“赤子之心”部分,配有“五四运动暴风般席卷全国,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宣传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点击进入这一部分,第一件展品《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就是一件“重磅”展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隔一年后,《青年杂志》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新青年》。创刊后风靡全国,它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

线上展示的《青年杂志》不仅有封面,内页也有清楚呈现,《敬告青年》一文就可细读。

实物如上世纪50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团徽和团章,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的铜质团徽等,也值得一看。

据悉,此次共征集到184件展品,经过筛选,线上展品达到了148件。收到各类展品后,顾文豪会按照时间顺序先对展品进行整理,选择契合九大主题的展品,而后梳理哪些展品和上海有关,传单、小册子等纸质物品全都单独装进透明袋里,并为每件展品拍摄高清图,“如《中国青年》杂志创刊号这类珍贵的展品,很多人只见过封面,这一次我们对内页也进行了高清拍摄。”

>>>线下能看俞秀松照片、叶天底画作

除了打开手机进入页面进行“远程化”观展外,为配合线上展览,在上线的148件藏品中,纪念馆又精心挑选了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藏品,进行现场展示。自8月22日起至9月底,纪念馆将展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大发起人的俞秀松烈士照片,叶天底烈士的画作等二十余件珍贵藏品。

此次展览将线上和线下两者结合,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参观体验,在渔阳里奏响青春绚丽之歌。

顾文豪期待着展览正式上线,他在收集展品的同时发现,不同时代的青年思想不尽相同,比如1949年4月,交大青年会主编的《青春的旋律》发行,这本油印本很有意思,向同学介绍如何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中追寻人的价值,小册子也在线上“走向黎明”板块展出。

这名80后感受到,不同时代对新青年的要求都不相同,处在不同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建团初期青年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懈追求,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具有现代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新时代青年也需要这样的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