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个善意的社会,该懂得怎样对犯错的孩子伸出援手
2020-08-21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寒窗苦读数年,一朝金榜题名,这是高考学子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近日,“一名广东学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引起热议。在此之前,他“考上”清华的消息曾在当地轰动一时,他所在村子甚至拉横幅、放鞭炮来庆祝,后经多方证实系造假,该名实际只考了两百多分的考生离家出走。

随着离家出走的考生被找到,这出闹剧方才落下帷幕。而充满黑色幽默的桥段,一时成了全国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戏谑之余,我们思考,在伪造清华通知书的考生找到后,后续该做些什么?有人认为应该对造假的学生进行处罚。一般来说,伪造三本及以上的假录取通知书会构成犯罪。但有法律专家点明此事件中,男生只是为了向家人逞能,尚未构成违法犯罪。当地警方也表示会对其进行口头教育,以心理疏导为主。

错了就认,挨骂要立正,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是成年人世界的第一课。尽管“给爸妈争气”的初衷看起来似乎人畜无害,但以弄虚作假为手段确实值得广大学子引以为戒。

不过少不更事,谁没有犯过错误?面对犯了错但并未危及社会的年轻人,不能极尽嘲讽、使用网络暴力。

在“爆料”的背后,马上就有人添油加醋地描绘男生父亲“被气得吐血”……有人笑他傻,也有人笑他的家人傻:“你家孩子几斤几两你不知道啊,给了一张清华证书你就相信。”

为什么他们会相信夹杂错字的伪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有一部纪录片叫《为什么贫穷 Why Poverty》,主题是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其中第8集就将视线聚焦在中国农村高考。

纪录片一开场即展现高考结束后父母迎接子女的场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感呼之欲出。一个来自“野鸡大学”的所谓男教师正在到处演讲招生,他们主要通过农村通讯的落后、信息的不发达来骗取家长的信任,从而达到招生敛财的目的。

“农村的小孩没有良好的教师团队,他们没有办法,他们进不了重点大学。他们就只能够选择像我们这样的,对分数没有要求,最后又会发给你一张大学文凭的学校。”

在砖厂里当苦工的父母们有的重度残疾,有的重病缠身,但得知孩子“考上大学”后,依然欢天喜地四处筹钱。在片中,几个农村差生上了“大学”后,学不到什么知识,在把父母借来的钱花光后,迫于生存,继续打着和父母一样的工。

在和那名广东同学故事中环境相似的农村里,所有人都希望能用“上大学”来改变命运,但资源落后,信息不发达,加上不法分子妄图从中牟利,最终让自己走了“弯路”,陷入了死循环。

知识改变命运,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公平地有效地让所有孩子获得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说,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对于那名广东学生,社会应该给他一次回头是岸的机会。这毕竟还只是个涉世未深、三观尚未养成的高三孩子,犯错当然该教育,但不要让泛滥的毒口水淹没他,不要让他目前必然要承受的社会压力,就此变成他一生背负的精神镣铐。

一个明智的社会,该懂得找出和解决荒诞背后的深层问题。一个善意的社会,该懂得怎样对犯错的孩子伸出援手。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