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地摊经济” ,大学生深入夜市体会“烟火气息”
2020-08-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当晚风送来清凉,百年老洋房调高音响,家门口的商业广场推出深夜食堂,小吃、首饰、游戏、宠物、多彩的艺术表演,热闹直播秀……夏夜的街头,人们目不暇接,摩肩接踵,这就是申城的人间烟火。可食品安全、卫生维护、摊贩管理真的没有问题么?

带着问题,这个暑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的大学生多城“赶集”,以“现代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与法治化—以上海地摊管理为例”为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全方位问诊夜市经济

“我们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角度,结合最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实地考察、多方采访、线上问卷三种方法全面探究‘地摊经济’的升级转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的大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与社会、时代沟通,为创新、改革增色,用奋斗助力最美的祖国。

 “赶集”之前,大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查阅相关报道与文献的过程中,小组惊讶地发现曾经的流动摊贩仍然不见踪影,但一种新型的“流动市集”出现在人们眼前,既保留了地摊的流动性与烟火气,又不失集约化的管理。

实地考察时,小组分为上海组和温州组分别走访当地的地摊集市。

值得一提的是,小组成员能够抽离出游客视角,带入管理者的角色,发现了截然不同的集市运营情况。排列整齐的垃圾桶契合垃圾分类的理念,角落的灭火器和AED装置承担着消灭安全隐患的任务,摊位上的备案证明背后是一道道保障市民安全的程序;保洁员、巡逻员、志愿者等众多人员在各自划分的区域内全力维护着现场秩序。

大学生们实践调研发现,即使是管理较为周全的地摊集市,都难以避免“人间烟火气”和良好卫生环境的冲突、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挤占等诸多城市管理问题,因此城市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如何将所学法学理论与最新的技术理念运用到地摊集市的管理还需要参与管理的专业人士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并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

通过各方联系,大学生们采访了包括城管、街道管理办、文明办、商务部门在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安义夜巷和“花+天山街市”集市主办方。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从政府和商家两种不同角度了解到疫情之下的“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从策划到运营到后期管理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更需要一些创新的措施和一种全新的理念来让它长期发展。各区也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这些让大学生们对于目前上海市集的管理流程与细节有了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倾听民意,贡献智慧

调研之后,大学生们通过问卷的方式询问市民们对于“地摊经济”的看法,了解地摊经济的过去和现在,关注市民们的所思所想,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面向社会、倾听民声,为“地摊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法治化与智能化角度的建议。

经过此次实地走访、采访与问卷三轮调研,大学生们对国家政策的实施、城市管理各部门的精细化运转及各经济主体间的联系都有了深入的理解,设计出了《关于规范上海市流动市集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及“上海特色市集小助手”程序作为法治化与智能化方案,助力新的“流动市集”长久发展。

实践出真知。经过调研,大学生们明白城市改头换面的背后是众多管理部门的精细统筹和配合,曾经毫无规章的流动摊贩无疑和城市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如今他们以规范的新面貌、带着清爽的人间烟火气回归城市,被城市规范管理所接纳,助力城市文化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这一“开放”不仅意味着城市精细化的新层次,更是城市管理大智慧的体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社会实践让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主动迈出了脚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深入认识一个城市繁华背后的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调研过程中大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工作者与活动主办方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温度与态度。而恰恰是各方努力才让“地摊经济”得以在不同的城市下展现出不同的风貌,让人间烟火气融入了不同的城市肌理,让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有了生动的体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