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开门问策,听听这些市民代表如何畅想上海未来五年
2020-08-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刘昕璐/文 吴缵超/图

11岁的小朋友和退休人民教师共同聚焦“养老与幼儿活动设施的共生”,财大教授聚焦人才发展,“建议明星”关注“断头河”如何纳入规划、滨江岸线贯通后的管理问题……

今天上午,一场关于未来上海的思想聚会在上海之巅拉开帷幕。由市“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  “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活动在上海中心22层举行。市民代表20余人在活动中“零距离”对规划制定者畅所欲言,为城市未来五年规划发展出谋划策,相关职能部门也在现场进行“零时差”的直接回应。

  面对面“开门问策”  

“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上海来说,是向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城市发展,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让“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过程。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介绍,围绕“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市发改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门做研究”,自去年起就发布48项研究需求,总计形成了各类研究成果达200多项。与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共同开通的“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公众建言平台,自今年6月启动“十四五规划”建议征集以来,已经通过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市政府门户网站、上海发布等各渠道征集到超过800条建言,主要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大民生领域。此外,各区发布的“十四五”建言平台初步汇总各类意见建议达2万多条;还有市人大、市政协、团市委等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超过2000条。

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主任王剑华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智慧,群众的智慧推动城市的创新和进步。“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坚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让人民群众成为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今年7月17日,成立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就是要打造一个渠道平台,保障人民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通过搭建大家谈活动这样一个最直接的参与平台,市民们最原汁原味的声音和表达被倾听、被关注,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渠道被打通,“主动征”“联合征”“现场征”的路径被开拓,广大市民从“小家”到“大家”,很多“金点子”变成了城市治理的“金钥匙”, 在未来发布的上海“十四五”规划中,将成为亮丽的点睛之笔。

  接地气“建言献策”  

为了更好地体现市民性和开放性,现场,上海广播电台主持人海波以访谈形式,与在场的20位市民针对“民生关切”“社会治理”“城市发展”三个分主题,分别谈建议、谈感想,其他市民也可以随时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

座谈市民来自各行各业、各具特色,有虽然才11岁调研经验却很丰富的预初学生,也有持续多年关注人民建议、提了30多条好建议的95后大学生村官,有来自高校、关注城市“美与实用”并存的社区规划大咖,也有聚焦基层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扶持的基层干部,有关心营商环境改善的外企美籍华人、民营企业主,还有力推打造“线上上海”、加强文化输出的Bilibili千万级up主。

围绕医疗、住房、交通、社区治理、营商环境等领域,市民们提出的建议既有全局的眼光,抓战略举措、作长远谋划,更有务实的作风,可操作、能落地,切实体现了市民们对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追求。

  为年轻一代“代言”  

上海民办永昌学校预初学生毛子谦今年11岁,在经过调研和一定的数据分析后,他提出:对一些居住在老公房小区的居民来说,迫切希望有更多“身边的”公共活动空间,而“公共空间的错时共享”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在加强各楼宇自身安保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创意园区将外部公共空间在下班后开放出来,供周边居民休闲使用,从而实现这些小微公共空间分时共享利用,“白天为园区服务,晚上为社区服务”,达到“1+1>2”的目的。

现场,他还以自己看到过的一本书为例,在国外,养老院里建设一个幼儿园,如此一来,“一老一少共生”的场景尤为动人。他的话,当即引起退休教师倪晓茹的共鸣。“除了要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还要满足便捷性需求,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如果老少的活动空间可以组合在一起,的确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来自嘉定区徐行镇“三支一扶”大学生吴豪是个95后,作为大学生村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使用效益,综合考虑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与确权,进一步规范农村房屋管理的标准,夯实自治共治基础,探索积分制管理,体现村民主人翁地位,为乡村长效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BiliBili网站UP主籽岷也为年轻一代“代言”,提出:B站诞生于上海,已发展成为全中国年轻人的主流社交平台,B站可以看作是虚拟世界中的“上海”的一部分,UP主们是“建设者”,观众是“市民”,都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输出,做好“线上上海”的建设和宣传,要引导和转化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力量来共同建设,展现城市与线上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零距离“共谋对策”  

在现场,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民建上海市综合工作委员会主委汪亮提出,在宏观层面,要把握城市战略功能定位,支持本土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主体“走出去”,代表国家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市场布局。在微观层面,要把握战略任务的分解实施,通过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建设,使上海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坚实后方基地。

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周杰是一名美籍华人,他提出,建设高效率、数字化的智慧城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建议研究成立政府共享服务中心,提升规模化效应,将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市数字化应用、大数据应用的集散地,引领国内外其他城市建设共享城市、数字化城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沙永杰作为知名“社区规划师”,提出:超大规模城市中的社区,尤其是中心区域的社区,应与城市发展同步。“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从社区全面发展角度,突破一些既有思维模式束缚,汇集政府、市民和市场三方面力量,探索创新性、实质性的举措,找到上海社区水平大幅提升的路径,在社区层面体现出城市能级的提升。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提出,上海本地和长三角地区的休闲娱乐设施日益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休闲目的地,建议在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建设目标内增加“文创中心”的建设内容,形成“文创与科创”双轮驱动模式,将上海建成能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相媲美的国际“科创中心和文创中心”。

城市建设需要人民的参与,更离不开城市建设者的开放、创新、真诚与包容。活动现场,与规划制定相关的十多名职能部门代表“零距离”听取建议,“零时差”回应解答。“建议征集的过程中,与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很重要,直接的沟通既是一个强化理解、宣传引导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工建议、雕琢完善的过程,键对键和面对面,两个都不能少。”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张俐蓉处长说。

>>>Tips

“十四五”规划的市民建议征集活动会持续进行中

围绕着如何把握上海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何清醒认识上海在国内外城市发展格局中的优势与不足、如何不断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创造更为宜人的人居生态环境、如何进一步解决好“老小旧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何加强长三角协同等八个方面问题,“十四五”规划的市民建议征集活动会持续进行中,后续还会有“上海市民未来美好生活意愿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而通过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市政府门户网站、上海发布等线上平台的征集也会持续到12月底。

同时,通过“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公众建议征集平台征集到的建议,会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加工、完善,转换成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经过后续的跟踪、督办,及时作出回应。让群众提出的建议,有结果、有反馈,搭上建议征集的“绿色直通车”,为城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切实做出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刘昕璐/文 吴缵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