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木,见瓷,见生活
2020-08-30 生活

无界——现代生活空间适用陶瓷系列创意设计展。本版除标注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传统木构撑起了中国古代造物文明的大伞,也是上千年传统手工的集大成者。而关于中国的瓷器,有“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这样的诗句描写,说明瓷器的手工造诣已在中国艺术中雄踞了顶尖的地位。面对这些传承千年的艺术,今天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又是如何来表现的呢?如何让这样的阳春白雪进入当代大众的生活?让我们走入本期的两个展览来一窥究竟。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杨力佳

木构复兴,正在进行时

由K11 Craft&Guild Foundation、建造学社及新世界中国联合主办、李翔宁策展的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及分展策展人左靖策划的“木之迷思”当代艺术分展正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及购物中心空间呈现。“木构复兴”展览以传统木构为轴心,致力于在上海主城区一个富有日常生活气息的环境中,借由数十位建筑大师及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力量,完成一次中国传统木作与生活方式的复兴。

超级水乡。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摄

由木构模型形成的共享展厅

2015年秋,王灏与左靖等在碧山成立了建造学社,立足于江南地区的地域营造,探索与建立从榫卯到现代木构的通透系统。这次展览精选了近五年来王灏及建造学社最具代表性的木构实验作品。其中既有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装置作品“七柱式”“蝴蝶梁”“泗水归堂”,也包括了自在谷建造学社基地、郁宅、潘村、小越馆、前童润舍、阳明博物馆等系列木构实践。与此同时,展览呈现了王灏与建造学社在浙东地区的研究过程中所发掘、保存的诸多传统木作构件样品,以及基于传统木构技艺创新的“鹤嘴柱”“新螺旋藻大厅”“编木拱”等新木构构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展示了建筑师王灏制作的传统木建筑研究记录视频,也特别呈现了建筑师王灏为未来宁波K11购物艺术中心创作的新木构建筑的展示模型。这些丰富的展览内容并不局限于上海chi K11美术馆展馆内,更是以一种有机结合的方式穿插于整个空间,形成了一个面向市民和城市开放的“共享式”展场,从而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当代木构与城市生活之间的紧密性。

重塑自然结构下诗意生活

展览分为“七柱式”“木构与水”“木构与工艺”“木构与生活”“木器与艺术”五个板块。作为序曲,建筑师王灏在面向城市的K11一层圆形广场创作了“七柱式”装置。七棵巨大的从宋代柱式到当代设计下的新柱式,耸立在广场上,古今榫卯设计思想被嫁接在一起,形成了木构的传承与革新的续脉。当代榫卯工艺与生活方式的结合,表达着建筑师试图重塑自然结构下诗意生活的理念。“木构与水”与“木构与工艺”板块位于chi K11美术馆大展厅内。在展厅中,一个室内大型水装置串联起了各个展项与参观路径。天然的石材经过高精密的加工所形成的循环水系,构成了展厅的空间骨架,同时也隐喻了江南水系的再造。“木构与工艺”板块的各个展品,则如珍珠般串联在水系两侧,形成了一个当代版的“曲水流觞”。

由策展人左靖策划的“木构与生活”主要位于B3层的ArtStore区域展厅,而“木构与艺术”则分散点缀于chi K11美术馆至地上四层的重要空间节点。在交通要冲以及中庭空间,一系列与木器有关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被呈现。在“木构与生活”板块,当代“小木作”榫卯家具与碧山工销社“长效设计”理念下的生活器皿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木作文化下生活方式的闭环。

从传统木作结构与建筑的实验与探索到结合当代设计的抽象性与实用性和传统美学的小木作改良制品,再到以“木”为主题的当代艺术作品,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试图重现传统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当代美学,在一座喧嚣繁忙的城市中再造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国礼陶瓷,回归生活

被称为现代“官窑”的汉光瓷掌门人李遊宇大师,花了一年的时间,牵头发起了“无界——现代生活空间适用陶瓷系列创意设计展”,力图唤醒陶瓷艺术的创新力,也让日渐远离人们生活的陶瓷艺术创作回归它的本源。

玉兰盛典。

陶瓷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走进“无界——现代生活空间适用陶瓷系列创意设计展”的展厅,迎面是一尊纯白的瓷瓶,浮雕的白玉兰片片婀娜,这是李遊宇大师为首届进博会制作的国礼,起名为《冰清玉洁》。通体洁白、晶莹、通透。走过玄关,大厅的正中间,一张长条桌上,一套同样发散着洁白光芒的瓷器陈列了满满一桌。这是一整套餐具,正式宴请的各道菜品需要用到的餐具都包含其中。白色的玉兰花在每一件杯碗瓢盆上恣意地盛开着,让人爱不释手。

展览名为“无界”,无界的不仅仅是不同的艺术门类,生活和艺术同样是无界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用陶瓷,喝水用陶瓷,客厅陈列用陶瓷,书房雅玩也是陶瓷。陶瓷跨越了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的界限,融生活和艺术于一体。

李大师指着一个方形横格略带扭曲的花瓶说:“这件作品多好,放在客厅里,就给屋子增加了韵律感。这个展为什么叫‘现代生活空间适用’?就是要告诉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陶瓷不仅仅是用于吃饭喝茶的器具,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功能之外,大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它带来的艺术之美。” 当人在品尝着一道道美味佳肴的时候,使用这套名为《玉兰盛典》的餐具,欣赏着艺术家精心设计的杯碗盆碟,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享受呢?

展厅里,人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作品:普通的水壶,因为一个把手位置的改变,就有了值得鉴赏的意味;一套花瓶,简洁到就是两个筒状造型,却因为底座角度不同,带来了相映成趣的韵律;青花瓷餐具,因为有了独家的风景画,成为一篇清新的游记……

走在展厅里,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中也充满了艺术感。

艺术壶。

祖先的成就由后来者超越

作为汉光瓷的掌门人,李遊宇大师有很高的成就,汉光瓷在物理指标上超过历代官窑,独步于世界,李大师因此被称为现代“官窑”的掌门人。但是他说,他走得不快,在老祖宗的成就之上,汉光瓷只走一步。办这个展,就是广发“英雄帖”,让各路陶瓷艺术家来大展身手,共同来走第二步、第三步。为了激发陶瓷创作的创造力,打破想象壁垒,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很多建筑设计师、紫砂艺术设计师等“界外”艺术家的作品,也有李遊宇担任副院长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的很多作品。

满眼如玉的瓷器中,有一套茶具夺人眼球,这是一套被刻意伪装成黄泥颜色的陶器。无论杯、壶还是茶叶罐,都被设计成多边形,像极了一组建筑模型。那杯子,正放可以盛水,颠倒过来看,土色的外貌,棱角分明的形态,分明是一个现代建筑。

而瓷器作品中,年轻的学子也大胆突破,将不同的设计元素糅到一起,设计了旗袍斛、多楞罐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李遊宇说,时代在发展,陶瓷艺术的创作也要发展。中国古代陶瓷的艺术高峰已成为了过去,那是一个标杆,是后代人超越的目标。一个人不行,一群人不行,那就大家来,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打破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没有束缚。这次展览筹备了一年,就是要汇聚各路精英,从绘画到雕塑,从设计到建筑,让各个学科的智慧与美学思想,融会贯通到陶瓷艺术里来。这时,陶瓷艺术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明。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