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旧改基地带来青春张力,用小视频留住老弄堂“烟火气”
2020-09-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定海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街坊素有“穷街”之名,但当这个夏天,1992年出生的街道青年干部李敏走进129、130、134旧改基地时,还是诧异于“一线天”弄堂的逼仄。“若身材再胖一点,压根就穿不了弄堂了。”

老旧的房子即将在新一轮的旧改中寿终正寝,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当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们终将挥挥手,各奔东西。定海旧城区改造青年突击队的90后们打算为他们做些什么。

于是,利用旧改期间的一个周末,这群年轻人顶着炎炎烈日,自发组织走进基地里,用他们熟悉并且擅长的方式,拍下留存于弄堂中的浓浓“烟火气”,顺便,还为部分有需求的老党员家庭当了一回搬家助理。

 用恒心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青年突击队由24名青年团员组成,定海街道社区党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李敏是这支青年突击队的队长。担任队长第一天,她建了一个微信群,便于小伙伴分享旧改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晒一晒工作照,开展一周感言。

进入旧改基地后,小伙伴们自然就把生物钟调成了朝九晚九的“旧改模式”。李敏回忆说,每天在基地里遇到,大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组有哪几产没有签?”

刚刚工作没几年的李敏在旧改基地历练几个月后,被戏称成熟了许多。她所在的小组遇到过一名人在澳大利亚的产权人,因为疫情的关系无法回国,便委托兄弟代理。整个沟通过程采取微信视频会议的形式。但因为家庭矛盾较大,迟迟无法签约。在预签约的最后一天,整个小组的组员忙活到晚上9点多,终于啃下了硬骨头。

“虽然我们是旧改新人,但相比老法师,年轻人的思路更加活跃,和老阿姨、老爷叔打交道时似乎更有优势。一些年轻队员很受老阿姨的欢迎。”因为是队长,所以李敏能实时了解其他队员们的情况,比如青年突击队里有一名90后队员张天元顶着“新兵”头衔“入场”,在短暂而又充实的旧改工作中收获了“不同凡响”的基层经历。他随经办人三次驱车前往外区,实地走访居民家。他所在的组剩下的最后一户居民是名在读博士后,因为对政策不认可,该组经办人以及工作人员与该居民的交流一度陷入瓶颈,对方一度失联。眼看将到签约截止时间,若不签约,可能当事人的利益就要受损。大家只能抱着“曲线救国”的希望,合力找到该居民的其他亲属,最后终于辗转联系到了当事人的母亲,在签约前一天,当事人母亲特地从广州坐飞机回来,成功签约,最终张天元所在的这一组签约率达到100%。

在和旧改老法师聊天过程中,李敏还了解到,原来,今年定海社区的旧改任务很重,今年杨浦区的旧改指标是一万户以上,仅定海社区的旧改任务占到了整个区的三分之一。

 用小视频留住老弄堂的烟火气 

痰盂、马桶、街巷里晾晒着的“万国旗”……虽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但在参与旧改工作前,李敏从未走进过“穷街”,当她第一次踏入“一线天”的狭窄弄堂,不免有些惊讶。“这里的居住环境真的很糟糕,很多地方只能缩着胳膊走过去,上楼梯的时候有的台阶陡峭,像张天元这样一米七八的高个子男队员只能猫着腰上下楼梯。这里的居民生活不易。”

随着旧改工作的推进,从8月10日后,134基地居民们陆续开始搬迁,定海旧城区改造青年突击队的90后团员青年们顶着高温酷暑,志愿组成一支“搬家小分队”,走进基地老党员家中,尽自己所能,协助他们搬家。

此时,队长李敏突然想到用视频、照片等影像方式帮助134基地居民留住老弄堂的美好回忆是否更有意义。

周末的一天,她和90后团员陈文吉当起了摄影师,记录起青年突击队成员为老党员家庭搬家的场景。当天,狭窄的弄堂里充斥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有的拍微视频,有的采集照片,还有队员当起临时“小记者”,热情地采访起基地居民们即将住进新房的感言感想。

37℃的高温下,汗水浸湿了这群90后小伙子们的衣服,他们坚持将居民所有行李和家具搬上卡车后才离开。

第一次尝试拍视频的李敏见到了不同视角的旧改现场:镜头里的队员们接力帮助居民从二楼把桌子运下来;一对双胞胎孩子对着镜头大方袒露了他们对搬家后未来生活的憧憬;一名80多岁的老奶奶娓娓道来搬家感言。

“通过这次深度参与旧改工作,收获不小。只要你肯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多个方向不少问题能迎刃而解。我也非常骄傲,能设身处地替居民着想,为老城厢居民早圆安居梦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李敏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