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信条》你看懂了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9月4日,传奇导演诺兰的最新科幻动作大片《信条》,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引发影迷狂欢。不过,这部诺兰“最贵”的电影,虽然为了效果逼真,真的买了飞机去炸,但它又不仅仅是简单的视效大片,而且一如既往地设置了悬念,大部分观众都感叹“没看懂”。
════ 大场面 ════
虽然知道这部电影依然是诺兰一贯的“烧脑”风格,但最先引起观众注意的噱头,还是里面的大场面。尤其是在IMAX等银幕上看时,效果堪称震撼。
这部“诺兰式特工片”奉上了超多惊险刺激的大场面,肉搏、枪战、追车、爆炸、全面总攻的军事大战、最后一秒营救……酣畅淋漓的特工行动应有尽有。同时,诺兰还拓宽了特工片的边界,为其加入“逆转时空”的全新元素,将《信条》打造为特工片里最科幻的存在。伴随逆转时空的设定,观众前所未见的奇观与反转轮番登场,子弹飞回枪膛、车倒着翻滚回正、爆炸可以正逆双向爆破、分别来自正逆时空的人可以和自己对打……
全程令人眼睛保持瞳孔炸裂状态,一切观众不敢想象的,均被诺兰呈现在银幕之上,而这也是诺兰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单纯玩概念,而是把概念落地,让普通观众可感。
《信条》另一大看点则是震撼实拍,该片运用特效的方式就是尽量抛弃特效,全片特效镜头不超过300个,全程采用IMAX胶片摄像机和70mm胶片摄像机拍摄。让影迷瞠目结舌的是,其中有一个飞机爆炸的镜头,为了让效果真实,片方竟然真的给诺兰买了一架波音747!炸飞机是真炸,逆向拳头也是真打。诺兰通过实拍让全剧组成员“相信”了时空逆转的设定,没有绿幕,有的全是最真实的演绎。
════ 看不懂 ════
效果之外,就是诺兰最让人称道的悬疑元素了。《信条》是继《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后,诺兰“时空三部曲”的终章。近日,片方在中国举行了“跨时空连线”中国首映礼,诺兰和一众主创齐亮相。在被问及为何如此钟情“时间”这个概念时,导演坦言:“因为时间定义着我们的存在。而电影又是表达时间概念的最佳媒介,电影对时间的诠释有着非常独特的力量。”
《信条》这部电影区别于导演前作的地方是,男主角没有具体名字,对此诺兰解释称:“这是采取了悬疑电影的一种传统,因为展现的是现在时,而非已经发生的事情,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于电影的故事里。”
虽然很多观众已经带着心理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也知道很可能第一遍会看不懂,但走出影院后,大家发现——确实看得一脸懵。
《信条》和《星际穿越》一样,有严谨的科学作为依据的。《信条》里用了“熵”的概念,这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在1854年提出的概念,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引入的一个参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定义了热量不能从低温的物体自发地转移到高温的物体,之于“熵”来说就等于世界上的事物都无法自发地趋于有序,而是越来越混乱,这就是所谓的熵增定律。
但“熵”一旦是反过来的,就会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倒行逆施”。《信条》里出现的逆向武器,其运行轨迹与正常武器相反,子弹可以从弹孔里自动回到枪膛。它们是由核裂变的反向辐射物制成的,“熵”也是相反的。
但你以为知道这些物理知识,你就能看懂了吗?那你还是太小看诺兰了。一位观众说:“我连一个哈欠都没敢打,全程盯着,就怕漏了重要细节。但……我还是准备二刷吧。”
看片门槛高,不影响大家来追这部电影。截止到4日18点,它的票房已破5000万,接下来成为大家刷屏的话题,已经毫无悬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