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走近上海设计周 创意城市“非常”带感
2020-09-06 生活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每逢8月末,上海设计周都如约而至,在上海展览中心秀出大上海的设计格局和创意能量。不过今年的设计周走出了展览中心,渗入了商圈,从久光到芮欧,从地铁二号线到静安寺,设计周在8月底9月中变身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意符号。

在2020年全球抗疫的非常时期,上海设计周以“设计重构·相融共生”为主题,用创新模式打造“城市设计共同体”项目。非常态的设计周更贴近市民,更融入生活,也让人们非常有感觉。

一辆2号线地铁化身成“非常设计号专列”,8节车厢,8种风格主题,发人深思的艺术视觉作品,成为移动的风景。

“非常设计”

  让市民感受不一样的二号线  

地铁二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客流量较大的线路,尤其静安寺站乘客们更是摩肩接踵,加上今年防控疫情的需要,乘客们必须佩戴口罩,在拥挤的环境中更显压抑。不过在二号线的列车中有一辆特殊的专列,而且车厢内布满了美轮美奂的色彩与构图,其中许多都是发人深思的艺术视觉作品。8节车厢,8种不同的风格主题,散发着同样的暖意,让每一个乘客,特别是被重复的上下班历程整得乏味的上班族们,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就是上海设计周今年推出的“非常设计号”专列,从8月28日到10月28日,这部专列将穿梭于二号线的线路上,并成为上海一座别致的移动新地标。

许多上班族因为邂逅“非常设计号”专列而感觉非常幸运,久而久之,有人已经不满足于好运的邂逅,甚至开始计算专列出现的规律,并开始了“守株待兔”式的打卡。当然无论是邂逅还是打卡,只要美拍九宫格,上传至上海设计周官方公众号后台,都有机会得到盲盒等奖品,这也吸引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据上海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何炯介绍,专列中的设计图案是从4000多个征集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很多作品都是有关人与自然,象征着共生共存,还有些展示素材则是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产品或者成果,这些都彰显着爱和友善的主题。原本这个专列是安排在6组车厢的地铁十号线,后来换成了8组车厢的二号线,这样就容纳了更多作品。

“‘非常设计号’专列在地铁里跑两个月,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方式。”何炯谈到这个创意时表示,“我们也希望把这个形式作为公益项目持续下去,比如愿意参与的市民每人捐1元,我们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用这个款项去募集更多的优秀作品,然后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公益传播项目,把这个形式延续下去。”

“治愈系”艺术集装箱魔盒亮相久光步行街,让人休会到属于上海的潮和酷。

“非常治愈”

  令集装箱里别有洞天  

夜色中的静安寺绚丽多姿,而最近的久光步行街又散发出异常的炫彩,它们白天是一排容纳创意空间的艺术集装箱,而到了晚上又变身闪光的大型“魔盒”,将艺术、科技融入了商圈生活。

以集装箱作为创意空间并融入街区,这本身就是一次设计上的突破。步行街上8个集装箱各有千秋,“东西艺术空间”带来了超多潮玩,“超时空飞行器”让人感受“失重体验”……而它们都涵盖着同样的主题——治愈,无论是街口的上海嗲猫“囡囡”依偎着男朋友“阿宝”,还是跨越时限的“再来一盒年夜饭”,都让游客感到满满的暖意。本届上海设计周携手摩克设计共同策展,打造的就是一条“非常治愈大街”,以探索沪上高品质艺术市集的商业新形态和城市新样本。

在“噶闹忙”集装箱里云集了沪上诸多老字号——大白兔、邵万生、鲜得来、中华牌铅笔,并将这些老字号浓缩进了“再来一盒年夜饭”的盲盒中。创意空间的负责人沈依旻表示,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个春节许多家庭因为疫情的关系都没有好好地吃一顿年夜饭,甚至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的许多医护人员都是在飞机上跨年。“所以我们推出这个年货盲盒,就是为了提出治愈的概念。”沈依旻说,“上海人每逢过年,总会买一些老字号的年货,但这个新年很多人都没有过好,甚至整个上半年都处于一个比较沉闷的情绪,所以我们提出再来一次年夜饭的概念,希望大家用这样一盒饭重新开启你的下半年。”

盲盒的包装上也配了一些有趣的文案,比如“相见恨晚”就寓意着上半年与亲朋好友相隔两地,通过一起分享这份年夜饭,期待下半年每天都有好友陪伴。“如今在很多年轻人眼里,过年这个概念不再是一定要和家人团聚,更多的是对新的一年一个开启的感觉。我们提出年夜饭的概念,也是希望有一种治愈的作用,大家以更好的心情来开启2020年的下半年,开启我们新的生活。”沈依旻说。

一个“飘浮”在黄欧百货上的“泡泡”花园,用打开的五感体验,呈现别致艺术生活空间。

“非常花园”

  构筑商圈艺术生活场景  

身处泡泡屋,抬头就是浩瀚的星空,仿佛遨游在宇宙中;当你环顾四周,泡泡屋外充满着茂密的植被,又仿佛在野外露营;直到你俯视,都市繁华的夜景尽收眼底,才发觉依然身处最热闹的商圈……

这种似幻似真的感觉就在上海设计周的“非常花园”里。设计周组委会选择在芮欧百货的露天平台上打造一个游离建筑森林之外的限时艺术生活空间,并安放了3个不同主题的泡泡屋。这个“非常花园”不仅承载着生活空间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慈善和公益的平台。为期一个月的限时特展,轮番上演着不间断的精品音乐会、时尚跨界沙龙、美学品鉴活动、艺术拍卖会、非常直播室和慈善晚宴。

对于上海设计周来说,这是一次尝试与突破,把设计周带出展览馆,也是为了让设计和创意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城市。“选择久光和芮欧作为设计周活动地点,主要是考虑到静安寺商圈影响力大,人流也比较多,有更好的传播和推广效果。如今政府号召做夜市设计,设计周也在思考如何与集市文化和夜市经济相融合。”何炯表示,今年的设计周就是作为一个探索者和实践者,寻找设计周可持续、可延展的未来方向。

与往年相比,今年设计周与公益的结合变得更紧密了。在不平凡的2020年,需要一种用音乐和艺术来唤醒的方式,以及一个发现、思索和传播美好的场域。8月29日当天,一场关于“设计与爱”的慈善音乐派对在“非常花园”翻开乐章,上海设计周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公益合作项目正式启动。未来“非常花园”的生活空间每个周末都会举办一场慈善音乐会,项目结束时还将举办一场慈善义卖。在“非常治愈大街”上,每个进入集装箱艺术空间的观众只需扫二维码捐1元钱,即为云南、贵州和乡村的孩子们捐助一个集装箱艺术学校出了一份力,让乡村孩子的艺术萌芽不受地域限制地生长。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公益的力量,也需要设计的力量。”何炯表示,今年设计周提出“非常设计”的主题,用“大设计”的视角和“再设计”的方式,对城市与人文、商业与创意、生活与艺术、人与自然,尝试了更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希望让爱和友善注入设计中,成为最具‘治愈力’的良药。包括在‘非常花园’举办的这些公益项目,就是为了号召更多的品牌、艺术家、设计师,包括更多的大众来参与到我们的‘非常设计’中,这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设计,更多的是为整个大众,为我们的城市设计。”

==    对话    ==   

何炯

上海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

设计周“破界”,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生活周刊:经历了疫情阶段的停摆,到再度重启,设计周发起了一系列“非常设计”活动。在这过程中,设计周一再呼吁设计师以及大众用设计来“转化眼光”“重新思考”,到目前为止,作为设计周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你的“新思考”和“新态度”是什么?

何炯: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个特殊的时期,当我们从年初开始征集设计周的作品时,就决定了这一次要有重新思考,要有不同的眼光。其中既包括对设计的思考,也有对疫情下的大众同理心的思考,在全民防疫的大环境下,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所有的行业都是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设计和创意应该要发挥特别的作用,让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来安抚大众。比如免疫力设计与智慧设计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城市的健康和应急管理体系,让设计融入生活,融入我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对于健康的向往中。

上海设计周就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做一个引领者,未来的设计,不该仅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生活周刊:今年设计周的主题“以设计重构 相融共生”,那“重构”的是什么?

何炯:设计周自然是要围绕设计来展开,而我们的想法是要用设计来重构未来的生活。因为经历了疫情之后,所有的状态,比如说价值观、生存模式以及生活方式,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产业与商业的定位,这些都面临着一个大的重构。所以设计周就是希望用我们的作品、创意去重构新的生活模式,并且把许许多多的重构能够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共同体。

生活周刊:所以今年的设计周变化非常大。之前的8届一直是通过设计师、创意工作者以及创意领域的公司和品牌来展现上海的创意高度和格局,而今年设计周采用了“破界”方式,打破了“周”的时间限度和“展”的空间限度。是什么原因促使设计周迈出这样一步?

何炯:其实当初决定举办今年的设计周时确实有些忐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当我们从2月1日发起设计周征集令后,2个月的时间征集到了4000多个作品,包括许多国外知名设计师也很积极地投稿。这些作品里包括视觉类、音乐类、视频类、建议书类等设计产品,这让我们很意外,也很感动。说明大家对上海设计周这个品牌的认可,更体现了这个特殊时期大家渴望用设计来呼唤爱。

所以作为主办方,有了这么多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们希望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设计周的触角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比如地铁、静安寺商圈、五角场商圈、南京东路商圈,让设计周真正走近市民的身边,融入市民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推出设计作品,时间也不仅仅是一周,而是慢慢地变成一个月,两个月,甚至365天。

生活周刊:从一个以行业内人士参与为主的展览到全民可参与、可融入的无门票的沉浸式特展,那么未来上海设计周会往哪个方向继续发展?

何炯:对于很多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来说,他们的梦想是为整个地球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做设计,上海设计周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今年是第9届了,设计周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而且是国际化的,比如今年的作品中有40%来自海外。我们不希望这个品牌渐渐弱化,所以必须有突破和改变。

比如增加更多的公益元素。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许多设计都是与健康和公益有关,设计周中也会定期举行慈善音乐会,希望通过设计传递更多公益的力量。当然设计周要一直做下去,也需要自我造血功能,进行更纯粹的市场化运作。

对于设计,我相信它始终在路上,永远是一个行进状态,不会停止。而设计周也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状态,希望通过今年的探索,未来能够让设计突破我们传统的一些模式和想法,让更多的人来受益,更多地为社会造福。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