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审判最后一位全程亲历者高文彬去世,享年99岁
高文彬教授在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校门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今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我国著名的国际私法学者,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高文彬先生,于2020年9月7日3时10分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99岁。
高文彬,1922年12月生,上海市人,法学家、翻译家、历史学者。194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间,高文彬参加东京审判,先后任国际检察局翻译、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秘书职务。
东京审判是1946年至1948年间在日本东京进行的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争罪行的审判,也是唯一的A级战犯法庭。它与战后亚太各地举行的BC级战犯法庭一起,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和延续至今的亚太地区秩序,并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法律基石。东京审判从法律的角度认定了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而且通过审判日本主要战犯,公开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暴行,尤其是侵华14年间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担任中国检察官秘书时,高文彬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核对庭审记录,负责国际检察局和中国检察组的联络和往来文件处理等。审判期间,高文彬发现“百人斩杀人竞赛”的证据,揪出“百人斩”元凶。他在晚年多次呼吁建立“东京审判纪念馆”。
2019年10月,高文彬出席上海海事大学建校 110周年庆祝大会并接受献花
高文彬1979年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从事教师工作至今,已经有足足四十个年头。他当年的学生,如今已遍及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各个领域,有的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回忆起当年听课时的情景,学生们对他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依然记忆犹新。
带教的研究生经常上门探望导师,他叮嘱他们,无论在哪里、哪个岗位上工作,一定记着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出力;他时常嘱咐在国外的两个女儿和小辈们,不能做任何有损祖国的事,如违反这一条,我就与你们断绝父女关系;他不辞辛苦地为青少年学生和社区居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人们不忘历史,热爱祖国。
高文彬教授讲义手稿
高文彬还保持着海派男人作派,晚年的他在北外滩一幢高档商品房住宅里颐养天年。他衣冠整洁,爱喝咖啡、品红酒。除每天看电视新闻,还爱看军事题材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爱欣赏音乐、侍弄花草。每天早起做套健身操,以前还经常步行到外滩观景。
在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四楼的院史馆,陈列着高文彬珍藏了几十年的亲笔正楷书写的教案。他本想继续保存这些教案,以作纪念。但是,当法学院的领导跟他说,这样的教案,代表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法学教育的历史,契合法学院“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精神,可以给法学院的教师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传承老一辈教师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时,高文彬当即将这一批珍贵的教案捐赠给了法学院院史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