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42年的笔记本,讲述了一座城的文化积淀
2020-09-1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国际化大都市有万万千,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才让人着迷。上海无疑是一座让人着迷的城,她有太多的文化记忆了,比如一本42年的笔记本。9月11日,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中的“上交室内乐”版块开始了第一场的演出,登台的是知名的室内乐组合——北极星四重奏。在这场演出前,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了这本已有42年历史的笔记本,以及它和上交如今驰名国际的演奏水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升业务水平要靠打游击 

这本笔记本如今珍藏在上海交响乐团档案室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黑色硬壳加红色边框的那种。封面标签上有三行繁体字,写着“上海交响乐团业务汇报记录 一九七八年起”。翻开笔记本,里面是蓝色钢笔手写的极简版节目单,记录了自1978年起,上海交响乐团乐手们举办的多场室内乐音乐会演出的时间、地点、曲目等信息,在这一份份具有历史价值的节目单下方,均有一个字迹飞扬的签名:黄贻钧。

黄贻钧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上世纪30年代就进入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担任演奏员,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乐团团长和首席指挥。上海被誉为古典乐的摇篮,他是功不可没的前辈之一。

1970年代后期,为了训练上海交响乐团乐手的合奏能力,团长黄贻钧创办了这种“业务汇报”式的室内乐演出形式。想必黄老先生也没有料到,这个本来对内的业务训练研讨演出,会延续40年乐声不断,并经乐迷口口相传,成长为一个具有深厚城市记忆的口碑品牌。

从最初的“打游击”到之后“转战”锦江饭店、静安宾馆,再到驻扎湖南路演奏厅,最终上交室内乐在“馄饨皮”(上交音乐厅的昵称)定居,这些辗转变迁不仅仅是演出地点的变化,也是“上交室内乐”的成长记录。黄蒙拉、孙颖迪、宋思衡、唐韵、王之炅等一批青年演奏家都曾年少时常登“上交室内乐”的舞台,刚上大学的黄蒙拉更是在这里一口气拉完了代表小提琴家最高技术难度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如今室内乐不再是高冷代名词 

室内乐原本是乐手们为了提升演奏配合水平,而进行的三五好友之间的切磋。黄贻钧老先生的初衷,也是如此。在国内外,室内乐都常常是专业、高冷的代名词,但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以及一代代古典乐音乐家们的推广,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乐迷,了解了室内乐的魅力并深深爱上了它。

搬至“馄饨皮”后的“上交室内乐”,取名为“上交之星”,成为上交音乐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20-21新乐季中,“上交室内乐”名称再度回归,进一步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门”作品,也挖掘推广“该识未识”的作曲家遗珠作品,以十二场超强阵容演出续写超40年的音乐传奇。就如沪上乐评人杨宁评价上交室内乐的节目策划时所言“从严明而隐身的管弦乐合奏中展露出自己的趣味和性情来。”

11日晚,作为“上交室内乐”品牌名称重新启用后的首场演出,上海交响的“北极星”四重奏和他的朋友们尽情展示他们的真性情,带观众重回一趟巴洛克。其中下半场两部协奏曲,是由维瓦尔第的双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为长笛和小提琴的协奏曲。改编作品一共有六部,在国内极少上演,此次上演其中的两部乐谱也是此次特意从国外购回。

如果时间能穿越回1978年,黄贻钧老先生知道自己写下的第一场“业务汇报”演出曲目单,能开启上交跻身国际一流交响乐团的序章,他下笔时,恐怕将会带着更多的欣慰和自豪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