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爸爸妈妈成为校友,是什么感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和爸爸妈妈成为了校友,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又一批2020级新生近日走入校园,在上海大学,有一些新同学与上大的缘分早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种子,跨越时空,他们走入了自己父母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园,成就了一段奇妙缘分。
筑梦上大,我和爸爸是校友
今年,18岁的龚莉被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而龚莉的父亲龚森也曾在上海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如今的父女俩成为了校友。对于龚莉来说,选择上海大学与其说是一种缘分,倒不如说是一种情结。
从小到大,父母就一直非常注重培养龚莉独立自主的能力。初中、高中共计7年的住校时间里,龚莉很好地兼顾了学业与生活,从民办建平远翔学校到建平中学,龚莉在完成课业学习之外,积极参与到学校国庆文艺晚会、篮球赛、职业体验等多项综合素质活动中去,多次获评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
今年高考,龚莉取得了542分的成绩。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她目标明确,着眼于工科专业。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龚莉对“追卓越、创一流”的上海大学颇有好感,经过对院校及学科的综合考量,龚莉决定填报上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很开心能如愿以偿。” 龚莉说。
龚莉的父亲龚森今年48岁,在来实建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技术部资深报价工程师。他曾在上海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94年毕业前夕,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龚森也就因此成为了上海大学的学生。
毕业后,龚森到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工作,先后在上海内环线共和新路(中山北路)立交桥工程、沪杭高速松江段工程等项目历练。三年后,到来实建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一干就是23年。他先后参与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等超高层建筑、大型立交枢纽、国际机场、上海大众汽车厂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见证了上海发展的日新月异。
“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同事、同行对自己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挑战,但我内心始终牢记着学校校训,不断学习和自我充实,提升专业水平,适应时代、科技的发展。”龚森说。
毕业二十余载,有幸参与并见证中国基建的大发展,某种程度上也践行了钱伟长老校长“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初心使命,龚森希望女儿在上大能够刻苦学习,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未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谈及未来在上大的求学之路,女儿龚莉也十分憧憬,父亲就是她的榜样。
自强不息,成就母子上大情缘
18岁的王肃珺今年成功被上海大学电气类专业录取,成为了2020级新生,而王肃珺的母亲张莉雯则是1991年毕业。这样神奇的缘分让这对母子成为了间隔33届的校友。
王肃珺的母亲张莉雯今年52岁,目前就职于兴业银行。张莉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大学一直是她心之所向的高等学府。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于1987年如愿考入原上海大学。凭借着在母校的学习经历和获得的学习能力与方法,她在各个岗位都取得了优异的工作业绩,逐步从普通员工一步步成长为银行行长。
儿子成为上大学子后,张莉雯十分高兴,她说:“上大给予我的不止是在学校习得的专业知识,更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是这些让我在过往的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战胜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与挑战。我也希望儿子在上大期间能领悟和理解上大的校训精神,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
因为母亲对大学生活的回忆与赞誉有加,王肃珺从小就对上海大学有着向往的情愫。从进才实验中学到建平中学,王肃珺一直将上海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突发的疫情扰乱了许多高三学子的心神,打乱了紧张的备考计划,但王肃珺一直铭记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奋斗。高考后如愿被上海大学录取,成为了上海大学2020级的新生,同时也成为了母亲的校友,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能顺利考入上大,成为妈妈的校友,我相信不止是努力,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我希望能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传承上大的校训精神,并像我妈妈一样将其贯彻于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王肃珺说。
王肃珺打算在学期末分流时能够进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并在之后考研时向车辆工程方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型人才,也准备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课内外各项活动与竞赛,全方面提升自己。
薪火相传,我进了妈妈的学校
19岁的奚仲璞今年进入被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理科试验班类就读。巧合的是,奚仲璞的母亲赵惠璇也曾在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母子俩又多了一层关系——校友。对于奚仲璞来说,选择上海大学是一种缘分,也是上海大学的薪火相传。
从小到大,父母始终注重培养奚仲璞自主学习的能力。今年高考,奚仲璞取得了554分的成绩。在填报志愿中,奚仲璞选定了上海大学的钱伟长学院,这是一个以老校长钱伟长先生的名字命名,专注基础理科学习的国家试点学院。奚仲璞相信,在这里他能够与同样热衷于理科的同学一起,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谈及未来,奚仲璞希望自己能以母亲为榜样,秉承校训精神,在钱伟长学院这个大集体里,习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卓越的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
奚仲璞的母亲赵惠璇今年44岁,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工作,担任行业经理,曾就读于上海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到上海电信工作。从最初的产品经理到现在的行业拓展与咨询部部经理,她经历了上海8888窄拨号到光网3千兆的飞跃,见证了从大哥大到5G手机的变迁,现在继续在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而努力着。她说母校教会她自强不息、不甘人后,教会她不畏困难、责任担当,还教会她终身学习、不断拼搏。
赵惠璇说,今天的中国,需要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希望孩子能在上大好好学习,未来成为有用的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