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药刀、中药秤、药匾……平常看不到的“老家什”都露脸了!
2020-09-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戥(děng),这个汉字也许很多人都读不出来,但这个用小铜点做刻度标记的微型秤,曾经的中药师们都会用到,而现在的中医药学生也在传承。今天,一场在大学里举行的中药调剂传统技能大赛上,平常看不到的“老家什”都亮出了绝活!

方歌背诵、饮片辨识、临方调剂、称重分匀、朱砂拌衣;切药刀、中药秤、药匾……感在心,悟在手。今天,一场“匠心传承杯”中药调剂传统技能大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擂响战鼓。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中药质量研究校企合作同期启动。对此,校长徐建光强调,中医药特色技术与文化传承,是需要几代人用心去做的一件大事。

当天,来自医院、饮片生产企业、大学生选手齐聚一堂。这是比赛,其实更是向老一辈学习和致敬的契机。切药刀、戥、药匾……这些平常已是不常见的药厂车间里的“老家什”,也纷纷亮出了绝活。

来自医院的一位参赛选手,对着方子,拿起戥,开始称重,又快又精准。戥,一个中国汉字,从星从戈,原来,就是用小铜点做刻度标记的微型秤,过去用来称贵重物品,如金银药品,最大单位是两。

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主任董志颖介绍,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丰富的中医药传统技术与文化特色。但当中药临床用药步入了中药处方电子化、中药剂量包化、中药煎药机械化、饮片型多样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人们却很容易忽视传统配方中的工具一一戥的科学,也忽视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着加减的精准。

“现今,传统调剂已淡出医院药剂科和绝大多数零售中药店,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传统技术特色也随之弱化。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在课桯建设中强化中医药传统特色。我们将中药调剂理论教学与实践,作为中药炮制学课程建设的延伸,在各层次教学开设调剂学理论课,创建了《模拟药房》实训课。”董志颖说。

老字号药店的“老法师”、中医医院的医生,通过带来“表演赛”,亦是激励了学子重视手头的技能,加快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氛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