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金九银十,这个“文艺金秋”很治愈
2020-09-25 时评

青年报评论员 陈宏

近日,上海召开了全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全上海的文艺界“掌门人”、文艺影视名家汇聚一堂。会上宣布了已经完成的很多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又发布了新一批39个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名单。

很多不爱看会议新闻的普通人,都发现了其中的“兴奋点”:原来,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十而已》《安家》、总是一票难求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感动了我们的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我们雀跃着期待的《大江大河2》等,都是上海主推的重点文艺创作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细细想来,作为正在努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其实已经恢复了文化消费的高质量供给——都说房地产有个“金九银十”,文艺界不也已悄悄迎来了“金九银十”?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这两大上海的艺术节展“金字招牌”,今年虽然官宣了延期到明年举办,但上海的优秀演出却并未断档。就在推进会的同一天晚上,两个节展共同纳入的重点演出——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民族音乐现场,在上海大剧院震撼上演。上海对口支援的全国7大省市优秀的音乐家,和上海民族乐团一起登台,给上海市民上演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节目。为了让效果更加震撼,民族乐团和大剧院一起努力,将两吨重的“镇团之宝”——根据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仿制品,搬上了舞台!演出感染了无数观众,现场座无虚席。

此外,“双节”还都将举办特别演出,像艺术节的“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正在沪上举行。在9月、10月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广西、四川、陕西、上海等地的14台优秀剧目将集结申城。上海市民“足不出沪”就能感受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最新文艺创作成果。

除了文艺演出,电影行业也已经悄然复苏。9月份,诺兰“大神”的《信条》、迪士尼的《花木兰》等大片逐一亮相大银幕,而今天开始,原名《中国女排》的励志电影《夺冠》正式上映,首日预排片超过了40%,它将提前打响电影“国庆档”的竞争。届时,成龙的《急先锋》、动画大片《姜子牙》、喜剧大片《我和我的家乡》、刘昊然等主演的励志片《一点就到家》等大片,将让国庆长假中的市民,在光影中度过放松的8天。

在忙于做自己的长假“文艺清单”时,可能会有不少市民,会猛然意识到:咦?现在看戏看电影,好像跟去年没太大分别了,轻松惬意。

确实,在9月份,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发行放映协会分别就剧院、影院的观众上座率发文,上座率限制从原先的最高50%,提升到了75%,为文化市场的复苏“松绑”。而能“松绑”,是因为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被有效遏制。

对此,我们不能不提到,就在全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的前一天,另一个会议严肃召开了——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专家座谈会,包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彭靖、老百姓熟知的张文宏等9位专家出席。李强要求继续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科学防控,持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得益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和社区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布下的严密防护网,我们才终于能够尽情享受文艺消费的“金九银十”。

当然,我们也无需紧张,做好个人防护后,开开心心去看戏、看电影,就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贡献。社会正常运转、人人各得其所、经济恢复活力,不正是所有防疫人的终极目标?

青年报评论员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