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半数学生等级考选政治,这所学校的思政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2020-09-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看起来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单元作业却做得很起劲,每年等级考近半数学生选考政治,教龄刚刚进入第二年的90后教师就能在市级教科研活动中获评优秀……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是一门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科,而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很有趣、有意义的背后,是老师不断探索和主动自我“增负”。

作业是负担?不存在!

思政课单元作业学生做得很起劲!

“你知道中共一大吗?”

“当然啦,机智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历史书、政治书上都是要讲一讲中共一大的。”

“我觉得你的脸上写满了睿智!那就请你来给我们讲一讲中共一大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召开……”

“哇哦,你对中共一大懂得这么多,那你可知中共一大还有个纪念馆?”

这是一段“李雷”和“韩梅梅”的对话,是复旦附中高一学生用音频制作的主题探究单元作业。在简单的对话聊天中,“李雷”和“韩梅梅”就把中共一大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众多知识干货讲了个清清楚楚。

你以为只是音频吗?还有视频!“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共产党》月刊,以及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当时这些读物的读者主要以先进青年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视频中,学生们运用历史资料、影视画面,自己配旁白、加字幕、配背景音乐,生动展现了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影响,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学生们完成的单元作业。”上海市特级教师阎俊介绍说,上半年疫情期间,老师围绕单元主旨,设计了单元作业“如果展品会说话”,鼓励学生在线上参观红色展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展品,体会和感悟党的领导,在比较和鉴别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阐明自己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而学生们的“足迹”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延安、西柏坡、鄂尔多斯、武汉……

让阎俊和其他老师意外的是,学生们不但很认真地“走”场馆,还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把在展馆里看到的资料做成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现。“只要给学生三分机会,他们会给你十分惊喜!”阎俊说,必修三的有些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线上学习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生们完成云探究作业却非常起劲、非常投入,“从这些作业里,我们能感受到学生思想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学生们在单元作业上的倾情投入,源于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在复旦附中,思政课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都认为上思政课是一件很快乐、很有意义的事情。阎俊透露,学校选考政治的学生比例一直很高,“我们每年选考政治的人数,几乎占参加等级考总人数的一半,这其实也能够体现出老师在教学的成效。”

只凭经验教学?不够!

传承基础上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在上海,复旦附中是最早开展时政教育的学校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老师们就把对时政的关注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时政教育版块,学校在课时设置上,每两周就有一节课专门用做时政教育。

“关注时政是复旦附中思政教育的一个传统,也正因为这个传统,才有了后续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的开展。”阎俊说,复旦附中的模拟实践活动不是只停留在活动,而是从活动发展为课程,并且是一系列的课程,这项研究也获得了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课程从开发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初中和高中学生思政教育的衔接问题。“当时开发这一系列课程,设计、上课的是高中老师,但课程面向的是初高中学生。不仅有线下课程,还开发了线上课程,探索打造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与实现形式。”这些探索、实践与现在思政课发展和推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在复旦附中,思政课单元教学也是一大亮点,2010年以来,从部分备课组尝试到全政治组推广,老师们在单元教学的课题上已经反复“打磨”了十年,不断发掘在单元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

“单元教学中,我们有一个特殊的课型,叫社会探究课。每个单元,会有1-2个课时,选择与单元主旨最相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们展示社会探究的成果。”在阎俊看来,社会探究课是开展单元教学之后对思政课课型的一种创造,“非常有趣的是,统编教材实施以后,我们发现要实现统编教材的立意,需要这种课型,教材在每一单元或每一课结束后,有专门的综合探究部分,我们这个课型在教材上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托。”

李凡和黄英樱是两位年轻的90后教师,教龄分别只有1年和5年,最近几天,她们收到了好消息——刚完成的“单元教学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社会探究课实践研究”项目,获评上海市青年教师实践研究项目优秀项目称号!这对教龄如此短的她们来说非常不容易。

“教研不分家,对‘教’形成内生动力的是‘研’,思政课老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对思政教育要有研究能力,让学生真正从思政课里受益,所以这两年我们一直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研组的专业化程度。”阎俊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见习期教师积极做课题并获奖的情况。

而在大中小一体化探索方面,今年6月,复旦大学、复旦附中、复旦二附校的思政老师们在学校党委的组织下,已经建立了集体备课机制。“这个集体备课机制,就是找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研究的交点。比如,10月份备课是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12月是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年3月是纪念革命英烈,讲好人民英雄的故事;5月是智能化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劳动的价值……

寒暑假也设计了微型活动,大家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阎俊认为,作为政治老师,现在只凭经验去教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探索、创新,“要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自我增负,不断提升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